【餵魚】一時取樂 後患無窮 文/顏孝真 |2018.07.22 語音朗讀 3140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我是一名潛水教練,曾遊走世界各地潛點,和魚共享水底世界。但近年遇到的一些現象,讓我不得不大聲呼籲:請大家不要再餵食海中的魚類了。圖/顏孝真 我是一名潛水教練,曾遊走世界各地潛點,和魚共享水底世界。但近年遇到的一些現象,讓我不得不大聲呼籲:請大家不要再餵食海中的魚類了。圖/顏孝真 群魚搶食的場面,背後隱藏著危機。圖/顏孝真 魟魚也到餵魚秀現場索食。圖/顏孝真 圖/顏孝真 文/顏孝真 我是一名潛水教練,曾遊走世界各地潛點,和魚共享水底世界。但近年遇到的一些現象,讓我不得不大聲呼籲:請大家不要再餵食海中的魚類了。 餵食使魚不再怕人 加拿大的獅子魚由於沒有天敵,造成繁衍過多,危及當地海洋生態,因此當地人便捕捉獅子魚,捉到後切塊丟進海裡,當地魚種原本沒有吃獅子魚的習慣,但時間一久,改變了魚的飲食習慣,牠們開始吃起獅子魚。 我在馬來西亞教潛水時,都會去一個固定的潛點做水下練習,每次下水都會被一群小魚啄來啄去,一問當地人才恍然大悟,他們說,過去為了取悅遊客,浮潛或潛水教練都會帶食物下去餵魚,餵了好多年後,魚漸漸不怕人了,看到人反而會游近討食。 後來停止餵食,但魚的覓食習慣已被改變,始終的把人類跟食物畫上等號。每次學員看到總開心的說:「教練你好受歡迎喔,魚好像你的朋友,都跑來跟你玩。」經我解釋,他們才知其中潛藏的危險。 蘇眉魚改性亂攻擊 有一年在帛琉聞名於世的潛點藍角潛水時,曾被一隻蘇眉魚攻擊,還好我閃得快,牠咬到的是潛水裝備而不是我的手,幸運躲過一劫。問題是,蘇眉魚一向膽小,一點風吹草動就跑得遠遠的,怎麼會主動攻擊人呢? 問了當地人,答案不出所料,也是餵出來的。以前有些潛水客大老遠慕蘇眉魚之名到此,導潛為了能讓潛水客拍到更清楚的照片,每次下水都帶著食物吸引蘇眉魚靠過來,即使現在已禁止餵魚,卻難以改變蘇眉魚的觀念,因此還是偶爾會聽到有人被魚攻擊的事情。 其實,不亂餵食海中生物,才是對牠們最有利的愛護之道!以下試舉菲律賓兩個漁村為例加上說明。 菲律賓Donsol村位於鯨鯊洄游的必經路線,曾經有「世界鯨鯊之都」美稱。過去,原本只是個荒涼漁村,居民世代以捕魚為生,也一直隨機捕捉鯨鯊,直到世界自然基金會(World Wildlife Fund)與當地旅遊局攜手,才協助其轉型為生態保育觀光村。 不再回游也不覓食 當地雖然也餵食鯨鯊,但著重保育也不破壞鯨鯊自然生態習性,所以每年十二月到隔年六月的觀賞鯨鯊季節,常有來自世界各地不計其數的旅客到訪,使得當地從一個小漁村,迅速繁榮發展成為國際級觀光景點。 相對的,另一個景點Oslob,也是菲律賓非常著名的賞鯨鯊地點,跟Donsol不同的是,Oslob以「百分之百機率看得到鯨鯊」而聞名。為什麼能夠保證必定看得到鯨鯊呢?原來是當地人每天固定時間餵食,既然每天都有食物,鯨鯊們索性住了下來,平常只在Oslob周圍海域游動,不再依生物本性遷移洄游到不同海域。 就這樣,一隻、兩隻、三隻,漸漸的愈來愈多,連Donsol的鯨鯊也被吸引過來,鯨鯊習慣接受餵食,也習慣漁船及人類在身邊,有時甚至會不小心撞到螃蟹船,身上處處可見傷痕,但牠們再也不肯自己覓食,長距離遷移洄游繁衍的自然生態習性完全瓦解。 大魚群聚令人驚心 世界各地旅遊區,為了取悅客人都會餵魚,馬爾地夫幾乎每間度假村都有固定的餵魚秀,印度洋的廣闊海域住著很多大魚,導致表演餵魚時來的不是小魚,而是魟魚、鯊魚或是海鰻等大型魚類。快到餵魚時間,總會看到這些大魚游到靠近水面淺灘處,同事經常笑說,「可千萬別在這時間下水,不然我們就會成為牠們的食物。」 多數遊客也會出於好玩的心態,在美麗夢幻的水上屋餐廳,邊吃飯也不忘丟點食物餵魚,瞬間幾十條魚游過來搶食,整個過程看似有趣,但對生態的影響又是如何呢? 看到客人餵食,度假村員工通常只能柔性勸導不能硬性阻止。有次我休假穿著便服在餐廳吃早餐,看到一個外國小女孩正在餵魚,我客氣的說:「不好意思,這裡不能餵魚。」想不到她一轉身把彪形大漢的爸爸跟一籃麵包帶來我面前,加倍奉還繼續餵,戰鬥民族的氣勢高昂,我只好請餐廳經理出面規勸。 其實人類的食物往往過度精緻、調味,根本不適合給魚吃,魚不明就理吃進肚裡,可能會危及健康甚至造成死亡,可別忘了,What goes to ocean goes to you. 一旦魚變得不健康,人類又胡裡胡塗吃進不健康的魚,最終將影響到人體的健康。 寵魚後果人類遭殃 身為潛水教練,我很想提醒大家:餵魚對水下的每種生物都是極度危險的事,除了會改變生態食物鏈,魚會變得有攻擊性,更有可能為了貪食而被有心人士誘捕或毒殺。我常對學員說,「現在你餵魚食物,以後你的小孩就變食物,這可不是危言聳聽,我就被魚攻擊過幾次。」 何況,眾多熱帶魚原本是吃珊瑚上的藻類或寄生物,一舉兩得的幫珊瑚清潔洗澡,如果魚開始等待餵食而不去吃原本的珊瑚藻類,日積月累後,珊瑚會因為無法呼吸而死亡,整個海洋食物鏈就會崩盤瓦解。 總之,人類對海洋生物及動物的任何行為都是一種教導跟指引,餵魚就是其中一種,「給他魚吃不如教他釣魚」,對小孩該如此教育,對魚類也應一樣,勿以惡小而為之,請尊重每種生物的求生之道,尊重海洋生物的自然生態。 前一篇文章 【野象谷】亞洲象的快樂天堂 下一篇文章 【寵物一家親】楊家龜女初長成 熱門新聞 01【何處不交朋友】可敬的朋友2025.05.05028 方法有效 對治胃食道逆流2025.05.0303助緬重建 佛光山、佛光會、星洲基金會再捐物資 2025.05.0304【寓言故事】天宮保健官到人間2025.05.0405【深頁凝視】《小書店大繪集》手繪匠心獨具的書空間2025.05.0406【營養專欄】這些奶,你喝對了嗎?2025.05.0307人間佛教學術工作坊 探索實踐路徑2025.05.0308聯合國衛塞節慶典 佛光山與會2025.05.0809尤英夫 40年公益軌跡不停歇2025.05.0310國家祈禱日 美國洛城跨宗教共祈和平2025.05.05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鏡頭下的生態交通噪音 使黃鶯變成憤怒鳥樽海鞘 海中小果凍 暖化新救星 作者其他文章房子是給人住 不是給東西住從救了一隻海龜想起別再買珊瑚紀念品了愛護海洋生物 請慎塗防晒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