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流行「少即是多」(less is more),服裝上講求簡單的線條設計,沒有過多裝飾;居家部分則回歸德國工藝包浩斯的精神──實用主義。然而在居家布置上,讓人感覺溫馨的木製家具,更受多數人青睞。圖/啟步走共享私塾提供
這幾年流行「少即是多」(less is more),服裝上講求簡單的線條設計,沒有過多裝飾;居家部分則回歸德國工藝包浩斯的精神──實用主義。然而在居家布置上,讓人感覺溫馨的木製家具,更受多數人青睞。圖/啟步走共享私塾提供
文/啟步走共享私塾提供
這幾年流行「少即是多」(less is more),服裝上講求簡單的線條設計,沒有過多裝飾;居家部分則回歸德國工藝包浩斯的精神──實用主義。然而在居家布置上,讓人感覺溫馨的木製家具,更受多數人青睞。
喜愛木製品的人常有相同困擾:台灣的溼熱氣候不易保養;實木家具要價不菲,然而貼皮或夾板家具又顯不出原木質感,退而求其次的家飾品中,只要冠上「原木」二字,索價都要高上一倍。
因此,自從認識了社區木工工作室的朋友後,我便常利用一些小撇步,在一些生活元素上點綴溫潤的木製品,讓汲汲營營的都市生活,多一些溫馨氣氛。之前曾分享過在街頭巷尾「撿垃圾」的回收經驗,這次分享的則是「撿樹枝」。
我帶孩子到公園散步時,常常分心跑去撿樹枝或落葉,甚至有時出門採買,回來時,就又帶了幾枝路邊行道樹的斷枝殘葉。接著,取出常備的磨砂紙和園藝花剪,把邊邊角角磨平,再依著樹枝原本的樣貌發想並妝點空間角落,最常見就是當成掛桿。
再進階一點,每到夏季颱風過後,路旁總是有撿不完的粗大樹枝,若是家中有木工鋸,便能處理大尺寸的樹枝。另一常見的自然物裝飾,則是榕樹氣根。抓取約十五條手指寬的氣根,分成三股,像是綁辮子一樣綁成條狀,就足夠堅固可當成掛衣繩──大自然的產物,比工廠出品的塑料商品耐用很多啊!
類似的木料手作品,還可以收集葡萄酒軟木塞(橫向、縱向皆可),像積木般堆疊並用白膠黏起來。依照尺寸大小,大的可以是簡易留言板,其次可當防燙鍋墊,小的可以作為杯墊。
有了這些原木小物,便能輕鬆營造出溫潤又有質感的居家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