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健保署從七月一日起執行區域級以上大型醫院門診減量措施,預估今年受影響的輕症、穩定慢性病患達八十萬多人,不過患者轉至基層院所後,可能面臨藥品不一樣的問題,健保署副署長蔡淑鈴強調,當初討論時已經達成默契,以「不改變藥物」為基本原則。
「醫學中心以原廠藥居多,診所、地方醫院的藥品則以學名藥為主,如果拿到不一樣的藥物,會影響病患分級醫藥的意願。」蔡淑鈴指出,在討論分級醫療時,首先考慮到患者可能面臨換藥的問題,因此,醫學中心與附近診所垂直整合時已達成默契,以「不會改變藥物」為基本原則,大醫院醫師下轉病人時,交班重點為「不可更動藥品」。
蔡淑鈴說,基層診所的確必須克服備藥不足、藥品種類不夠等窘境,診所可以透過藥品配送聯合物流來解決此事,否則一定留不住病人,如果無法做好,就應該釋放出處方箋,讓患者可以至藥局領藥。
「雙向轉診必須要醫病雙方都同意,絕對不會強制」。蔡淑鈴表示,以現行很多醫院落實的狀況來看,大醫院結合小醫院跟診所,建立垂直整合的團隊,大醫院會慎選合作對象,做好病患交接,也有醫院成立雙主治醫師,就算下轉,大醫院的醫師還是協助照護,透過這樣的過程,讓病人對基層醫療產生信心。
蔡淑鈴強調,基層診所都是專科醫師開業,對輕症、穩定慢性病一定有能力照顧,希望民眾放心,多選擇厝邊的好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