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身為小國,瑞士的高所得,靠的是精密的工業基礎技術,生產出相當昂貴且具有競爭力的工業產品。瑞士在二○一一年出口到美國的貨物價值一百三十億美元,美國出口到瑞士的貨物價值一百二十二億美元。但是瑞士只有八百三十七萬人,而美國人口是三點二億。
同樣人口不到台灣三分之一的紐西蘭,雖然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國家,但因為服務業的附加價值相當高,其國民平均所得高出台灣一倍之多。
反觀台灣除了少數企業,因創新升級、數位轉型成功,得以創造產品高附加價值,其他大部分產業卻仍倚重勞力密集的生產模式,導致無力分更多的餅給員工。
占台灣就業人口比重達六成的服務業,許多業者找兼職人力來補足勞動缺口,長期存在低薪問題。根據調查統計,二○一六年台灣薪資最低前五名,有四個是服務業,其中美髮美容美體業、清潔員工時長、薪資低,平均月薪在三萬元以下。
政府重視低薪問題,也祭出改善低薪方案,但解決低薪之道,絕不僅止於調整基本工資、帶頭提高公部門派遣工薪資,而應該是在製造業上,政府有計畫的設法提高國家工業的水準,服務業也要提升低薪者的生產力或價值。
唯有讓勞動者品質提高、配合良好投資環境,讓廠商啟動或增加投資、增加對勞動者的需求,薪資才會自然水漲船高。否則刻意或以法規提高薪資,恐怕只是使勞資對立情勢更加惡化。
魏世昌(宜蘭市╲資訊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