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百分百透明產銷履歷 區塊鏈 為食安掛保證

編譯/潘楠慕 |2018.06.10
2143觀看次
字級

編譯/潘楠慕

食品安全攸關健康,但牲畜疾病、大腸桿菌、戴奧辛、農藥殘留、不當標示甚至黑心商品,都使消費者深感恐懼與不安。當局為了保障食安,紛紛透過生產履歷制度,以建立令民眾放心的食品購買環境,從生產到加工以至銷售均有詳實紀錄。


區塊鏈技術的出現,是食品安全維護作業的一大福音。這項技術最普遍的應用是在數位貨幣和金融業,但研究人員發現,區塊鏈的特性可以擴大應用到不同的領域,食品安全便是其中之一。

食品產業的歷史悠久,供應鏈也發展到相當複雜的程度。從原料到消費者購買的成品之間,須經過許多不同公司,甚至是不同的司法管轄。在許多食安醜聞爆發後,消費者對食安已缺乏信心。

為了改善這個現象,保障民眾健康,各國當局除了嚴格監督,也持續探索最新方式掌控食安,區塊鏈就是其中一項。

透過區塊鏈技術,將可解決食安問題中「原料不透明」的問題。透過這項技術記錄所有生產、加工細節,並且把物流、承銷者的資料也納入。完整揭露所有資訊。加上區塊鏈技術無法竄改、凡是修正均可追溯的特點,讓食品的產銷履歷完全透明。

顧問公司Bain&Company的合夥人歐森(Thomas Olsen)進一步指出,區塊鏈除了打造食品履歷,還兼具降低成本、減少物流過程繁瑣文書作業的好處,「食品是應用區塊鏈的極佳領域」。

一些大型零售商,也決定順應科技潮流,採用區塊鏈技術。美國的沃爾瑪(Walmart)連鎖超市就是其中之一。沃爾瑪表示,食品牽涉大量的來源管理和交易資料,但透過食品的電子憑證,便可即時追蹤食品在供應鏈的位置,一旦發現某項食品存有疾病風險,便可立即追查並採取相應措施。這項技術可望加快配送速度、減少食品腐敗與浪費,並降低成本。

根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統計,美國每年發生逾一千件食源性疾病,導致約十三萬人住院、三千人死亡。以往,追蹤食安問題最大的挑戰是曠日廢時,甚至失去線索。但在導入區塊鏈技術後,將能在短時間內鎖定問題所在,同時協助業者快速下架、召回產品。

歐洲也開始應用區塊鏈進行食品管理,除了產銷履歷也有消費者評鑑,消費者可以清楚瞭解產品的產銷履歷,農民是否遵守相關法規、食品處理過程,並可透過評分機制,獎勵實踐永續農業的農民。在區塊鏈的扶助下,不僅消費者安心,生產者也可建立信譽,創造雙贏局面。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