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研究指出,約有百分之六至十的育齡女性,為「子宮內膜異位症」所擾,且有高達六成四患者的年齡小於三十歲,尤其家族史女性更是常見。一位已計畫結婚生子的粉領族,因術後第三年復發,擔心再次手術會傷害卵巢,可能導致不孕,讓她一度考慮放棄婚姻。婦產科醫師表示,子宮內膜異位症是極易復發的疾病,首要治療目標,為控制疼痛與避免復發。
二十七歲粉領族雯雯,五年前每逢經期就下腹劇烈疼痛、解尿不順,甚至發生血尿,原以為是泌尿道問題,經轉診泌尿科與婦產科檢查後,才發現是瀰漫性的子宮內膜異位症,侵襲到膀胱,卵巢同時有六至七公分的巧克力囊腫。
高雄長庚醫院婦產部婦科主任莊斐琪表示,子宮內膜異位症為子宮內膜跑到子宮外所造成的疾病,好發於卵巢、骨盆腔,也可能侵犯大腸、膀胱等部位,最遠還可能跑到肺部,影響患者生活甚鉅。
莊斐琪指出,手術治療雖可清除病灶、緩解疼痛,但五年內復發率高達五成以上,故術後搭配長期藥物控制病情非常重要,避免因復發而再次面臨手術的命運。
雯雯就診時,陷入結婚與手術兩難困擾,由於考慮到未來有生育需求,因此建議她服用目前已通過健保給付的新型口服黃體素,不僅經痛顯著改善,也因較低的副作用,能持續服用,避免再次手術。
莊斐琪提醒,面對子宮內膜異位症,需要長期抗戰。若有經痛、骨盆腔疼痛等症狀,或有家族史的高危險群,應主動尋求婦產科醫師診斷,以利及早治療。而接受過手術治療的患者,也應保持每三、四個月定期追蹤,同時搭配藥物長期治療,才能有效避免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