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指出,做家事「微運動」的效果,其實不輸真正的運動。
圖/資料照片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傳統倡導的「體適能333原則」,即每周三次、每次三十分鐘、心跳達每分鐘一百三十下,對忙碌的現代人有其實施上的困難。專家指出,不過想增加熱量消耗,做家事「微運動」的效果,其實不輸真正的運動。
運動營養師楊承樺指出,與其抱持「反正做不到333標準乾脆放棄」的消極心態,不如每天透過家事、育兒、遛狗過程的「日常微運動」,搭配以低糖或無糖豆漿為基礎的低脂、高纖、植物性蛋白等飲食原則,也能累積等同健身房運動的熱量消耗,降低脂肪堆積。
楊承樺說,多數民眾熟知體適能333原則,但近年包含美國衛生福利部、日本厚生勞動省等國際健康組織,都開始推廣以代謝當量為計算基準的日常微運動。鼓勵高健康風險的「久坐者」,透過日常微運動,減少坐式生活的健康危害。
楊承樺提醒,日常微運動的效果,需透過飲食輔助才會事半功倍。如果平日沒有運動習慣的人,建議可從每日早晚各從事一小時的「日常微運動」做起,且在運動搭配高纖豆漿等蛋白質類飲食與香蕉、小份地瓜醣類的食物,最能達到幫助蛋白質合成、降低脂肪堆積的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