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眾偏愛的早餐類型,多以澱粉為主,蛋白質與纖維不足。
圖/資料照片
【本報台北訊】人人朗朗上口「早餐很重要」,好好吃早餐的人卻不多。根據調查,有二成四的人近十年來沒有天天吃,三成五在不對的時間吃早餐;另外,早餐的脂肪攝取量達百分之二十五,高於其他亞太國家,早餐吃得「最油膩」。
賀寶芙針對「亞太地區健康早餐」做一調查,營養師林若君表示,民眾最愛的早餐類型,多是用高油高鹽烹調,內容偏向澱粉與少量蛋白質的組合,不僅含有過量油脂、熱量、鹽、糖,蛋白質與纖維量也不足。
早餐缺乏纖維無法促進腸道蠕動,容易產生飢餓感。蛋白質的不足,容易造成脂肪增加及肌肉流失,長期如此造成新陳代謝下降,不利於體重管理、也損害腸胃健康。
林若君建議,起床後三小時是「早餐黃金時間」,先喝一杯溫開水,喚醒熟睡的腸道。早餐最佳時機點,在起床後一小時左右,可補充優質蛋白質、纖維素、碳水化合物;戒掉午餐前不健康的零食或是高熱量的三合一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