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虔豪(駐韓獨立記者)
四月二十七日的兩韓峰會上,北韓領袖金正恩在板門店首次跨越軍事分界線,來到南韓與文在寅總統會晤,雙方透過《板門店宣言》,確認將讓朝鮮半島走向完全非核化,並將於年內將停戰協議轉換為和平協議,宣布終戰,這過程透過現場直播傳送世界,帶給世人莫大驚奇。而美朝峰會也將在六月中於新加坡舉行,幾個月來,朝鮮半島新聞儼然霸占了國際新聞舞台。
看到文、金兩人牽起手的那一幕,不少南韓民眾熱淚盈眶,「統一」雖然離他們仍屬遙遠,但不過半年前,北韓還在試射飛彈與實施核子試驗,以步入年後的平昌冬奧為契機,金正恩答應派遣代表團赴南韓,雙方重啟連串交流,到如今兩韓領袖睽違十一年多見面話家常,金正恩在會談中,展現出的低身段發言及幽默姿態,讓許多人對他的神祕暴君印象,瞬時改觀。
金正恩仍然是獨裁者,但他透過這次在公開場合的形象操作,極具戰略效果,不論兩韓關係與圍繞北韓核武問題的東北亞局勢有何進展,我們都有擺脫民族主義型態的激昂情緒、審慎思考與評價的必要。
半島僵局能否化解的關鍵,在於「非核化」能否取得進展,這次金正恩表態將實現非核化,韓美都存在截然不同的觀點。
南韓保守派認為,過去北韓多次撕毀約定,實施連串試驗,平壤當局將核武視作重要談判工具,不會輕易棄核;而且金正恩與文在寅達成的協議內容,相較過去兩次,並無太大進展,作秀成分居高。
美國內部也有類似看法,一來是認為北韓不可信,二來是覺得言行誇張的總統川普或也存在「一同唱戲」的成分。但目前,川普旗下官員,包括國務卿龐培歐及白宮國安顧問波頓,正以一個扮白臉、一個扮黑臉的方式,以美國將促進民間對北韓投資,帶動發展經濟,同時要求平壤當局在接受國際檢驗下完全棄核,並放棄一切開發核武原料的方式,交相威逼。
南韓進步派則認為,若當下北韓體制存續獲得保障,近來在市場經濟逐漸起步下,推動務實發展的金正恩,或許有可能棄核,並接受美方要求,以換取更多援助與投資,致力發展經濟,讓北韓也有機會走向改革開放之路。
兩韓峰會後,金正恩二度閃電訪中國大陸會晤習近平,誇示友誼,提高與美國談判的地位。美國開出讓民間投資北韓的大禮,等待北韓接受,這又可能讓掌控北韓貿易大宗的大陸,感到緊張。
日本迫切與北韓接觸,希望盡早解決被北韓綁架者的問題,並試探進一步發展外交關係,只是當下,相較於有外交基礎的大陸,日本一直吃閉門羹,有面臨被邊緣化的危機。
各方對北韓的意向,看法迥異,進展成行與否,端看接下來川金會結果,但擺在眼前的現實是,列強與東北亞諸國,正圍繞著北韓團團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