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石心
大學畢業後,在外租屋數十年,每逢搬家,石頭每每成為心中大患,直到後來購屋,接著得知石頭來歷,這才轉憂為喜,好生珍藏。
話說民國七十幾年,在關子嶺參加某寺廟活動。有日,師生用膳完畢,散步路過一處工地時,我無意瞥見沙堆裡,埋著一塊奇異花紋的石頭。於是停下腳步,獨自在廢棄堆裡撿選奇石。
十幾年後,我拿著石頭請問地質專家,一聽「從石頭的貝殼紋路判斷,台灣這個島嶼最早是沉在海底,後來經地殼變動,才升上來……」那一刻,心情百感交加!
回想,當年那堆準備載去丟棄的砂石,全是寺廟敲掉的舊建材,其中多少珍貴石頭正是當初從河邊甚至海邊運來的石頭,孰料後人不察甚或無知,牆拆了,石頭也丟棄了;而我有幸經過拾獲,怎也有眼無珠,嫌它太重,甚至搬家時,一度想丟棄。
除了大石頭,家裡也收藏一粒小隕石。一說起這粒隕石,就不得不先說一則故事。
十多年前,某日到南投清德寺掛單。真巧,那天也來了一批信眾,其中一位年長者是鳥類專家,同行信徒呼之「鳥博士」。那晚,與鳥博士相談甚歡,除了聽他談鳥,也聽他說了一段人生浮沉的心路歷程。
他說:「我在美國原本有很好的事業,後來被兄弟倒了,心情有一兩年走不出去。當時,火車就經過他家後院,幾度想跳車自殺,一了百了;但又想,事業是自己的兄弟搞壞的,死能解決問題嗎?於是,我變賣美國所有房地產,孑然一身回台。從此,靠著多年對鳥類的研究,出書和演講,又重新出發了。」
那段日子,也正是我在職場遭受前所未有的挫敗,鬱鬱寡歡之際,不是出國旅行,便是往寺廟靜心,聽完鳥博士的故事,我開始重拾鬥志,同時也藉著鳥博士相贈的一塊小隕石,繼續收藏石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