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頭--中國古時婚禮上新娘頭上的紅色方巾,起蒙面作用,北方許多地區稱之為「蒙頭紅」,滿族也叫它「蓋頭紅」,用正方形的綢子或棉布製成。
婚禮上的蓋頭記載最詳的當屬宋朝吳自牧《夢梁錄》卷二〈嫁娶〉:「先三日,男家送催妝花髻,銷金蓋頭……並立堂前,遂請男家雙全女親,以秤或用機杼挑蓋頭,方露花容。」
蓋頭到了宋朝已經有了銷金的裝飾方法,顯然已走過了初創階段,說明蓋頭出現早於宋朝。金代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把蓋頭兒揭起,不甚梳妝,自然異常……」也寫到蓋頭。《紅樓夢》:「寶玉見喜娘披著紅,扶著新人,蒙著蓋頭……」可知蓋頭一直延續下來,直到上世紀五十年代初新中國成立初期。
新娘蒙上蓋頭到了夫家以後,蓋頭由誰揭下,什麼時候揭,怎樣揭,在實行蒙蓋頭做法的各民族之間也有很大差別。在宋朝時是由「男家雙全女親,以秤或機杼挑蓋頭」,之所以要雙全女親也是為了討個吉利。到了清朝,滿族則是「轎至男家後新郎以秤杆或馬鞭將其挑下,拋於屋頂或帳篷頂」;漢族是待新郎新娘拜天地入洞房後,由新郎用秤杆或手揭開。用秤杆挑蓋頭的做法延續了很長時間,因為它寓意著「稱心如意」。另有新郎揭蓋頭時還要以手擾髮,以象徵新郎新娘自此成為「結髮夫妻」之俗。
這些做法的差別反映了各自的民族特點。漢族重視女紅,就有用機杼挑蓋頭的;滿族善征戰,就用馬鞭挑蓋頭。錫伯族的婚禮是門檻上放置一個雕有圖案的馬鞍,新郎用鞭杆將新娘的蓋頭挑起,新娘牽住新郎肩上紅緞帶跨過馬鞍,進入房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