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全國性社會團體公益貢獻獎及績優職業團體表揚大會」,昨於張榮發基金會國際會議中心舉行。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再獲最高榮譽「金質獎」,由理事楊政達(右)代表出席,從內政部常務次長吳堂安手中接下獎狀。圖╱記者曹麗蕙
【記者曹麗蕙台北報導】2025年「全國性社會團體公益貢獻獎及績優職業團體表揚大會」,昨日於張榮發基金會國際會議中心舉行,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秉持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以文化教弘揚佛法,以教育培養人才,以慈善福利社會,以共修淨化人心」四大宗旨,長年投入於文化、教育、慈善等領域的公益活動,達致跨領域推動社會服務的卓越成果,再獲最高榮譽「金質獎」。頒獎典禮由理事楊政達代表出席,從內政部常務次長吳堂安手中接下獎狀。
內政部昨表揚10個「金質獎」、20個「銀質獎」團體,以及特優職業團體和優良會務人員吳堂安特別代表內政部,向致力於公益服務、推動社會進步的得獎團體,表達誠摯祝賀之意,「這些獲獎團體均在各自領域有所貢獻、發揮影響力,值得大家來肯定!」
長年投入公益 自利利他
星雲大師曾說,佛光會成立宗旨,是要把歡喜、快樂散布人間,要包容異己,融和眾生,以推動世界的和平;也就是要讓佛法的喜悅與慈悲廣為散播,以淨化眾生心靈,建設人間成為充滿正義、和平、快樂的淨土。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在國際佛光會署理會長慈容法師指導下,獲獎紀錄輝煌,已三度摘下「社會團體公益貢獻──金質獎」殊榮。
楊政達指出,佛光會秉持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精神,長年投入公益慈善與社會服務,始終全力以赴。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總會長潘維剛則表示:「這份榮耀屬於所有佛光人,是長期奉獻、共同成就的成果。」
潘維剛指出,星雲大師為佛光人建構終生學習的階梯,佛光會是一個「自利利他」的學習型組織。佛光人不僅重視自我成長、跨域學習,更願以所學回饋社會、利益他人,因此能不斷與時俱進,讓公益服務持續深化與拓展。
楊政達提到,佛光人在各個人生階段皆能以不同形式,在不同領域奉獻社會,例如全世界數萬名佛光童軍以「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的三好理念實踐品德教育;佛光青年透過經典導讀,有更高的覺照力與感恩心;在讀報教育上,《人間福報》推廣讀報教育已深入全台817所學校,陶冶學子品格。
監獄佈教方面,已培訓156位佈教師前往監獄、看守所等給予輔導,累積服務逾12萬人次;「寒冬送暖」行動已讓7400戶家庭受惠。「捐血報恩活動」更於這兩年捐出8萬6120袋熱血,救助無數患者。
關懷社會 永續地球發展
佛光會同時呼應環保與心保,並結合環境倫理與SDGs永續發展目標,發起「T-Earth森众倡議」,推動「森林復育」計畫,兩年來也已種植25000棵多樣性原生樹種;另以「吃蔬食,救地球」為號召的「蔬食A計劃」連署活動,更累積了5億2千多天,以實際行動為地球永續發展貢獻力量。
面對災難,佛光人也義不容辭。從去年花蓮規模7.2強震,到今年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災害,佛光會與月光寺均在第一時間投入救援與關懷。今年花蓮救災,國際佛光會不僅捐出數百萬元善款,更動員數萬人次赴現場協助救災,展現其在公益行善上的不遺餘力,以及全體佛光人勇於承擔、關懷社會的精神與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