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以縱的方式論述四教對於二諦、三諦的離合關係;今再從橫面角度,以四種四諦來論四教的境界。
四種四諦,即是生滅四諦、無生四諦、無量四諦、無作四諦。這四種四諦,分別代表藏教、通教、別教、圓教的修持內容。
生滅四諦,是三藏教主張因緣生滅之實有;認為苦、集、道三諦依因緣而為實有之生滅,滅諦亦可視為實有之滅法。亦即指立於實生實滅上之四諦。即:(一)苦諦:苦,逼迫之義;有三苦、八苦等。即觀色、心等諸法之無常逼迫,而知生死實苦。(二)集諦:即觀煩惱惑業,實能招集生死之苦。(三)滅諦:即觀涅槃之理,而將生死之諸苦,歸於寂滅。(四)道諦:即觀戒、定、慧,而斷盡惑業,生起正智,以證入涅槃。
無生四諦是通教之說,認為因緣諸法,悉皆幻化,當體即空而無有生滅,以此觀苦、集、滅、道四諦,故稱無生四諦。(一)苦諦:謂觀一切生死皆空,而無逼迫之相。(二)集諦:謂觀一切惑業皆空,無有和合,不生苦果。(三)滅諦:謂觀因緣諸法皆空,昔本無生,今亦無滅。(四)道諦:道,即戒定慧之道。謂觀一切道行也,都是無自性空,能對治之道,泯亡不存。
無量四諦是別教之說,認為三界內外,有恆沙無量的差別相,此無量法門,乃菩薩用以度化無量眾生者,聲聞、緣覺等二乘,雖有智眼也不能知、不能見,而唯有菩薩能通達此法。
(一)苦諦:即菩薩能知見眾生之苦有無量之相。(二)集諦:即菩薩能知見眾生之惑業能招集苦果,亦有無量之相。(三)滅諦:即菩薩依方便正修而證入涅槃寂滅之理,有無量之相。(四)道諦:即菩薩所證得之諸波羅蜜有無量之相,此無量道法,能自利、利他,救度無量之眾生。
無作四諦是圓教之說,主張迷悟之當體,即為實相;認為大乘菩薩圓觀諸法,事事即理而無有造作。(一)苦諦:謂觀五陰、十二入等法皆即真如,實無苦相可捨。(二)集諦:謂觀一切煩惱惑業,性本清淨,實無招集生死之相可斷。(三)滅諦:謂觀生死、涅槃,體本不二,實無生死之苦可斷,亦無涅槃寂滅可證。(四)道諦:謂觀諸法皆即中道,離邊邪見,無煩惱之惑可斷,亦無菩提之道可修。
今在《中觀論》合此四番四諦;論中說:「因緣所生法」者,即是生滅四諦:「我說即是空」,即無生四諦;「亦唯是假名」,是無量四諦;「亦名中道義」,即無作四諦。
(論境界之離合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