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斑九刺鮨(下)與尖吻棘鱗魚(上)。
圖/漁業署提供
太平島海域生態豐富,可以看到尖翅燕魚(鯧仔)與棘穗軟珊瑚。
圖/漁業署提供
【本報台北訊】南沙「太平島」是南沙群島的最大島,海域生態十分豐富,漁業署去年委託中央研究院研究團隊執行調查計畫,為期一年的調查也發現太平島周邊海域珊瑚礁水產資源相當豐富與健康,堪稱是南沙群島海洋生物多樣性的「熱點」中心。漁業署也於昨天世界地球日舉辦太平島海洋生態紀錄片《南疆太平之舞》首映會,十八分鐘短片是由專業水下團隊拍攝,還有一張張的水中照片,呈現太平島的海域之美。
去年由研究員鄭明修所率領的研究團隊前往太平島,執行「南沙群島海域水產動植物資源調查及生態系統服務評估」計畫。在兩個多月時間中,研究團隊每天揹起氧氣筒,下水拍攝海底生物,讓一張張珍貴的海底照片和影像首度問世。
研究團隊指出,太平島的珊瑚生態主要以石珊瑚為主,在國際珊瑚礁生態優劣標準屬於「優」與「特優」等級,且直徑小於五公分的幼體珊瑚多樣性高,顯示太平島是我國海洋國土中極為少有、具高生態韌性潛力的珊瑚礁,也吸引許多雀鯛科及隆頭魚科的小魚。
鄭明修表示,太平島周邊海域生態讓人驚豔,不只每天都可以看到綠蠵龜上岸,還曾經一個晚上看到七隻綠蠵龜,而全台灣才不到三十尾龍王鯛,這次在太平島就看到五尾,呼籲政府應該盡快把這裡畫入保育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