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重逢】 琴鍵上的最初時光 文/歐銀釧 |2018.04.20 語音朗讀 2183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長年活躍於國際樂壇的鋼琴演奏家陳瑞斌。 圖/陳瑞斌提供 陳瑞斌沉浸在鋼琴世界裡。 圖/陳瑞斌提供 陳瑞斌小時候就喜歡彈鋼琴,展現優異天賦。圖/陳瑞斌提供 文/歐銀釧 時間在他的指尖重組。 有時,他的手指似旅人奔行,追趕時間。 有時,他的手指在琴鍵上抒情,彷彿是歸來的遊子。 聆聽鋼琴家陳瑞斌彈奏的曲子,每次總有新的思索。 初春,有「天使手指」美譽的他回到台灣開新年音樂會。春天隨著他的指尖而來。他的手指在鋼琴上飛跑,指下流洩的是古典是現代,是過去也是現在,更是未來。 他曾說:「人生歷練對我的音樂很有幫助」、「每經過一些事情,再回到鋼琴上,總是有特別的感覺……」他的話語常來到我的心裡。從他的演奏中似乎聽見、看見他的心緒。 尤其是他彈奏《黃河鋼琴協奏曲》時,這首敘述神州大地千百年苦難悲情的協奏曲,在他指尖湧現,氣勢磅礡。他以濃厚的感情融入,展現壯闊的意境。現場觀眾為之落淚。 五十一歲的他走過艱苦的人生;走過心中的悲痛;走過異鄉的磨難;所以能把這首曲子詮釋得這麼好、這麼深。 陳瑞斌的祖父是台南鄉下的菜販,目不識丁,他父親陳振德讀師專時自學鋼琴,還窮盡所有,為從小顯露音樂天分的弟弟陳振明買一台三手象牙鍵的鋼琴,親自教弟弟。有一次,到陳家調音的調音師發現兩歲的陳瑞斌有絕佳的音感,所以,四歲時父親即教他彈琴,六歲奪得鋼琴比賽大獎。 他十三歲被維也納市立音樂學院破格錄取,進入大學部就讀,由叔叔陳振明護送到奧地利追尋音樂之路,幾個月之後叔叔返台,完全不懂德語的他開始獨自生活,靠著獎學金,靠著毅力,克服萬難,十年才重返故里。 他研習音樂之路,是孤獨而艱苦的歷程。 「那時,沒什麼錢,電話費又貴,半年才能和家人通一次電話,每講一次電話幾乎都在痛哭。」 父子十年後才相見,彼此都有點陌生,都不太認得對方。他記得彼時內歛的父親說的第一句話:「瑞斌,回來就好。」 十六歲那年,陳瑞斌在義大利的拉赫曼尼諾夫國際鋼琴大賽獲獎,嶄露頭角,之後屢屢在重量級的國際鋼琴大賽獲勝。他被歐洲樂評人譽為「貝多芬第五代傳人」。紐約樂評家Harold C. Schonberg在聆聽他彈奏拉赫曼尼諾夫《第二號奏鳴曲》之後,盛讚他完美的詮釋。 去年九月,和他在台北談了點近況,談起一些曲子對他的影響。 那時屋外落雨,他走向鋼琴,坐定之後,音符在他手中一串串飛舞。不久,雨停了,陽光似乎也為了他的樂曲而來。然後,十月一個落雨的晚上,我們聽他的彈奏。絕美與憂傷在他的指尖跳躍。餘音繞梁。 認識陳瑞斌多年,聆聽他的演奏,心中有著許多感懷。他的手指擅於在琴鍵上呼喚記憶。我們在他的演奏中好像看見生命的迴廊,樂音點出面海的出口。尤其他彈奏蕭邦的《送葬進行曲》,哀傷悲沉,似乎是他少年負笈他鄉的心境。 「喜歡一個城市是因為那兒有知音、有朋友……」長年在世界各地演奏的他,對於城市的解讀是以音樂和友情來計量的。 陳瑞斌是已故傳奇俄國鋼琴大師拉扎爾貝爾曼(Lazar Berman)唯一的亞裔弟子。他常提起恩師說:「音樂是這世上最美好的東西,它創造很多的可能性,你一定要超越失望與困難,堅持到底,要真正體認音樂的美妙。」 長年活躍於國際樂壇,恩師給他的話語,已幻化成一首鋼琴曲,在他心裡反覆的彈奏。那是他樸實而誠懇的心中樂章。 他不但自己體會音樂之妙,還努力散播到各地。出身窮困的他特別關懷弱勢的孩子,邀弱勢學生進音樂廳聽他的音樂會,也曾與三位身障少年鋼琴家同台演奏。面對紛亂的現代社會,現任「天籟之音」(L'Ensemble du Ciel)重奏團藝術總監的他更發大願:「想用音樂聚集全世界。」 他追尋著新的可能。這些年來,他以鋼琴和其他古樂器同奏,讓鋼琴遇見琵琶、二胡、笛子……「東方與西方相遇.新的樂章就會來到心中。」 他說,未來如果有機會,希望和我一起去遠方的偏鄉演出,把音符帶去。在未成行之前,他送給我演奏會光碟,讓我和學生先行分享。 這些年,我在國內外的講學之旅中,常帶著他的音樂同行。去年,在緬甸大其力觀音寺的沙彌尼中文進修班,我談到中文對音樂的各種描述詞語,並且讓學生聆聽陳瑞斌演奏的《愛河協奏曲》和《黃河鋼琴協奏曲》演奏會光碟。全班聽得入迷,大家寫信給陳瑞斌。我把這些信帶回來給他,他一封封讀著,感動不已,那是音樂家遇到知音的喜悅。 沙彌尼聽出陳瑞斌的生命故事,聽出他的樸實與誠懇,聽出他內心的喜悅與悲愁。 他在琴鍵裡,彈奏時光。鋼琴是他的時光之器,他想把那些過往的時間彈回來。我覺得他似乎想回到六歲,回到他以往的光陰。 於是,每回聽他的演奏,都感覺那些音符是時光的階梯,那些琴鍵是人生的階梯,他走進時間,沉浸在自己的最初,回到在台南的日子。 我的書架上擺放著他送我的自傳書《人文使者──鋼琴演奏家陳瑞斌》,在他提到童年的那一頁,我畫了三顆星星。他說:「八歲的我就知道自己很喜歡音樂,到今天感覺還是一模一樣,一點都不會因為已經是音樂家而覺得膩了。我對音樂還是同樣的感動。現在跟小時候的唯一差別是,對音樂本身和樂理比較懂了。」 難怪,我聽他的演奏,老覺得是孩子的童心在鋼琴上奔跑,那麼純真。 每個琴鍵都是一個世界。他試著碰觸每個世界,碰觸每個可能。 有時可以聽見他的急切,手指在琴鍵上飛快的彈奏,愈來愈快,快到後來,似乎不見他的手。他的手消失在琴鍵上,只存在音符,像阡陌縱橫。之後,似乎回到家了,他和我們走進時間裡。微小的我們置身在他的鋼琴曲裡,不安因而暫時止息。沉穩安靜。 前一篇文章 一起去野餐 下一篇文章 【小品人間】 金柑糖 熱門新聞 01【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2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3【遊藝筆記】又見春光到楝花2025.04.2904【閃文集】獨立與愛情的象徵2025.04.2905退休之後2025.05.0106紐約佛教聯合會浴佛 佛光人共襄盛舉2025.04.3007新馬寺慶佛誕 2萬人誓行三好2025.05.0108世界密碼日 守護數位資產2025.05.0109比利時癌友 挑戰騎三輪車到上海2025.04.2910【創作花園】居家環境大作戰2025.04.30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世界行旅】 紋別市的流冰紀行【十步芳草】茴香記 紅豔的故事【分享時刻】報頭下的幸福咒語【閃文集】獨立與愛情的象徵【詩】海天合抱的課題 作者其他文章【時光重逢】來自花宅的信【遇見荷】踱步在葉子上【時光重逢】墨寶如畫【時光重逢】天賜良貓【時光重逢】枯荷猶傲骨【遇見荷】 蓮蓬的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