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豹石〉2017年.140X38cm.水墨
圖/李賢文
文/李賢文
第一次聽到「好茶」,或以為是一杯好茶,結果是屏東魯凱的故鄉。第一次由霧台鄉阿禮村走到「舊好茶」,單程就耗費九小時,艱難處,猶須手腳並用,我以為大概只會去那裡一次,結果到今天為止,我已經去了二次,二年內。這次則是由南隘寮溪攀登而上。
常說機不可失,其實,機更難遇,認識好茶,結識與好茶宿緣深厚的人,不只好,更如同甘甜的茶湯般,雋永芬芳,回味無窮。
二○一六年間認識了傳說中魯凱族史官奧崴尼,在走訪他位於禮納里小屋時,我們促膝坐談於屋外小棚下。這位被稱為魯凱第一文化工作者,坐在我的對面,濃眉大眼,五官深刻,黝黑的皮膚與地上的泥土,閃閃發光。低沉的嗓音娓娓道出魯凱族部落的往事。因部落青年嚮往山腳的便利,從舊好茶移居山下南隘寮溪旁的新好茶,不幸遭逢八八水災,部落遭土石掩埋,家園頓時消失。一條通向舊好茶的山區小徑,更肝腸寸斷,不知所蹤。而奧崴尼為了回到兒時的故居,號召族人,逆向搶修,憑藉粗繩,釘錘與鋤頭,一步一步斧鑿出回家的路。
耳聞不如眼見,眼見不如親證。在朋友的安排下,去年三月與奧崴尼、王友邦、張大川,踏上尋覓舊好茶的路,山區草木繁茂,雜樹叢糾結渙漫,經常要劈砍斜傾的樹枝,以求橫越。而最驚險的莫過於在山壁狹仄處,貼山而行,一手握著危脆的纜繩,一手扶著滑溼的山壁,一寸一寸地貼行,膽顫心驚。
回返舊好茶的路,沿途艱險,但幽絕的林木,山谷中盤桓的煙嵐,時隱時現的山瀑,無不令人屏息讚歎,驚喜連連。及至標高九百多公尺的舊好茶,看見魯凱故居中,原本巧用石板,砌疊成屋,冬暖夏涼,通風透氣的石屋,多已斷梁傾斜。在部落北方山頂,見到一垂直矗立的碑形石──雲豹石。據說魯凱祖先帶著雲豹狩獵,沒想到雲豹一到此地,就不願再走。從此魯凱便在此開墾聚落,成為好茶舊址。
一路上,奧崴尼邊走邊講,邊講邊笑,部落的神話,迴蕩在大武山下無盡的蒼茫中。談笑彈指間,一部屬於魯凱的史詩,一頁一頁翻開,揚起了山風與雲彩,令我神往。
遂以長幅手工紙,構思入畫。上方是巍峨雄偉的北大武山,象徵魯凱子民日夜瞻眺祈福的聖山;下方分立兩端,右邊是魯凱守護神的雲豹石碑,左邊是頭戴帽子,身著長版藍底黃帶雨衣的奧崴尼。
巍巍北大武,傲岸剛毅,護佑子民萬方。
邈邈雲豹石,祖靈賦形,彰顯魯凱神話。
堂堂奧崴尼,魯凱史官,續接部落清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