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龔偉健
愛收垃圾是一向以來外界對我的形容,說我常將無用的東西堆疊起來占空間。譬如電影票根、火車票根、飲料罐、玻璃瓶等,都完好地保留著。甚至是從開始擁有手機開始,每次的儲值卡都會收好,累積至今已經差不多可以貼滿房間的一面牆。
今年春節回家大掃除,發現原來收藏最多的不是票根瓶罐,而是國高中及大學時期的考卷筆記。整整好幾箱A4大小的紙盒在角落兀自被塵埃覆蓋,度過了快十年的冰河歲月。翻出從前的作業,看到自己十七年前的字跡,才驚覺原來一直被說字醜並非無跡可尋。只是對照現在狂草一般的字體,當初一筆一畫的認真書寫,看來多麼稚氣可笑。
我已經忘了當初是什麼樣的心態,堅持要把所有考卷和筆記保存下來。或許是以為自己還會偶爾(偽)用功地溫故知新?或純粹因為那是人生中某個時間點的回憶呢?抑或僅是因為曾經花時間在上面,而執著地不甘心放手?現在回顧起來,也確實是會因時間的驟逝而黯然神傷。
我家始終不是豪宅,加上還有其他的成員,怎麼說也不可能將空間變成私人書房和倉庫。於是,近年家裡真的塞不下更多的東西了,這時候無法不將倉底貨丟棄。首先開刀的,就是大學同學的課堂報告,整理好後依學年分批,準備將它們丟掉;但每次擲入回收箱後總有一股要跟過去切割的感覺,心頭莫名泛起一種背叛的痛感。最後還是又整疊拎起繼續塵封在箱子,繼續被家人叨念愛收垃圾。
他們不曉得,這一堆看似無用的廢紙,卻總在無形中支撐著孤寂的我。只能說感謝它們在每次收拾時偶爾閃亮,提醒著我原來自己並非那麼的不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