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黑洞源自人不識心

陳復(宜蘭市╲國立宜蘭大學博雅學部副教授) |2018.03.30
838觀看次
字級

陳復(宜蘭市╲國立宜蘭大學博雅學部副教授)

筆者常在想:為何現在的教育只能教各種技術性知識?如果知識已經不斷在面臨著半衰期(half life of knowledge),學生常未畢業就已經發現某個知識面臨過期的困境;如果現在各種技術性知識,大家只要上網路查一查,或修一門磨課師的課就能掌握清晰的輪廓;更不要說如果當前最熱門的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已經能提供各種技術性知識的邏輯運算與交叉分析,甚至能書寫嚴謹的學術論文,沒有任何理性層面無法掌握的事情,學校教育還是只教孩子技術性知識,卻不教孩子領會奠立在既有知識內卻超越既有知識外的範疇,是否終將讓孩子面臨被社會淘汰的悲劇呢?

如果台灣的教育改革超過二十年來,依舊沒有提供教育可預期的樂觀前景,尤其人工智能的浪潮卻已經如大海嘯般襲來,我們就不應該持續只是在考核評量、教學方法甚或教育內容去琢磨,卻未曾思索教育問題叢生,其嚴重的程度已如黑洞,癥結並不在少子化,而在於教育範疇只關注於知識的攝取,卻不曾觸摸人類的心靈,教育體制無法容納心靈的修養,各種人文社會領域或自然科學領域只有物質面向的討論,拒絕離開主客對立的概念局限,深度瞭解德國科學家普朗克(Max Planck)指出物質只是意識的衍生,量子物理學已從根本上改變人類對物質結構與其交互作用的理解,這使得台灣教育無法掙脫黑洞的吸引。

教育黑洞源自人不識心,其實,當前社會已經來到後現代「古今融一」的時空軸,人只有融合傳統與現代,纔能面對「未來已來」的事實。如何融合傳統與現代呢?這就需要思源創新的面對中華文化,汲取其有益於當前時空的內涵,蛻變成適應新時空的內容,這種古今融一的工程,筆者覺得融合實驗教育與書院教育,結合其精神與內容,將是我們重新從事教育改革的契機,尤其書院本是宋明時期思想家講學的空間,其採取主客合一的整體態度探索學問,深刻覺悟宇宙與人生,闡發繼承傳統來創新的思想,有志的同道會結為師生,共同生活在智慧學習的氛圍裡,這是反映中華文化主軸義理的存在居所。

當前社會已不應該再停留在「中西文化衝突」的格局裡,繼續掙扎於老人類纔會執著的二元對立命題,而應該踏實面對「人不再是理性的唯一動物」這個事實,轉向探索與開發內在向度,把握住人工智能終究無法取替人類的層面,這其中最核心的內容就是靈魂。當教育願意觸摸到人的心靈,內在向度被深度打開,孩子纔能安心讓人工智能幫我們處理各種有關理性的事情,繼續往人工智能無法幫我們處理的層面拓展。從這個無法逆轉的大浪潮來解讀,未來儒釋道的自性智慧如何作為共法,通過中華文化來架構出嶄新的社會科學,這是下一階段華人社會的學術工作者與教育工作者都不應該再漠視的重大課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