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工可提早規畫退休資金。圖/資料照片
【本報台北訊】民眾對退休規畫,多存有迷思,像是未提早規畫,或認為就算現在開始規畫,以後資金也可能不是用在退休。專家指出,可善用年金險或增額型保險來克服人性上的盲點。
過去民眾認為,退休後靠政府給付的年金就能過日子,自己不必再多準備什麼,但現在政府退休金財政困難,年金勢必因改革而打折扣,加上醫療進步,平均餘命逐年拉長,長壽變成是未來生活的風險值之一,個人要準備的退休生活費也因此增多了。
一位保險經紀人表示,許多民眾對退休規畫存有迷思,最常見的三大迷思是:一、未提早規畫,快退休才準備,發現來不及;二、收入有限,擔心做退休規畫,會影響現在的生活品質;三、即便開始規畫,也會因虧損或有其他資金需求,而挪為他用。
要解決上述三大退休規畫迷思,有理財專家表示,市場上主打退休規畫的投資理財工具,民眾可依自身風險可承受的程度,選擇不同的工具,若是比較保守、對風險承受能力不高的民眾,保險就是能克服人性與以上三大迷思的理想工具。
投保是自律方式之一
以年金險舉例,它的特色是採期繳或躉繳保費,到特定年齡,可決定要一次領或是年金,作為退休生活費來源。
對保戶來說,既能長期投入、提早準備,又可透過期繳保費的方式,在收入有限的條件下,分批投入、準備,不會造成當下生活或經濟的負擔。
另外,若在保單未滿期或未年金化前就中斷繳費,保戶恐有損失,因此大多數民眾都會持續繳費,這樣做的好處是不會受其他因素影響而中斷準備,或挪為他用,可以克服人性弱點,不間斷的持續準備未來的退休生活費。
但要注意的是,投保年金險做出一次領或領年金的選擇後,不能再更改。
退休規畫
3大迷思
未提早規畫,快退休才準備,發現來不及
收入有限,擔心做退休規畫,會影響現在的生活品質
即便開始規畫,也會因虧損或有其他資金需求而挪為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