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熟悉的「破布子」,真正名字叫「樹子」,果實帶有黏性,一大叢清洗乾淨後,要在水中一顆一顆摘下果實,才可避免破布子的汁液黏手。熬煮、製做的工程耗時又耗工,常見村人相約,邊做邊閒話家常。破布子料理黏結的不只是情感,還加上快樂、分享的圓滿。
文/王麗娟
一般人熟悉的「破布子」,真正名字叫「樹子」,果實帶有黏性,一大叢清洗乾淨後,要在水中一顆一顆摘下果實,才可避免破布子的汁液黏手。熬煮、製做的工程耗時又耗工,常見村人相約,邊做邊閒話家常。破布子料理黏結的不只是情感,還加上快樂、分享的圓滿。
破布子會釋放膠質,煮的過程需不時攪拌,才不會讓鍋底焦黏,煮熟後用飯碗盛裝半碗,趁熱拿飯匙反覆壓呀壓,擠呀擠的,慢慢黏塑成型,和著鹽水醃漬成圓盤狀。鍋碗瓢盆上的破布子黏液的凝結物,很難清洗,說也奇怪,只要用破布子的枝椏當作菜瓜布,在鍋具上來回掃過幾次,黏液就乾乾淨淨不再殘留。
加了薑、醬油、甘草等,醬成破布子罐頭,有著甘醇的風味,炒山蘇或滷冬瓜時加幾顆破布子和湯汁就多了一股醍醐味。現在,市場難得見到壓成塊狀的破布子,有個醬菜攤每星期六固定販售,看到了,就多買幾個冷凍起來備用。
媽媽通常利用豆腐來中和鹽漬的破布子那分死鹹,再加點九層塔微微煎一下,就成了稀飯的好搭擋。如果加蛋一起煎,會多一層蛋的焦香,那是最傳統的鄉下家常菜。
吃破布子也能玩起比賽,假日的早餐從飯桌移到院子,看誰把籽噴吐得遠,是個充滿活力的早晨。一面吃,一面吐籽,是有點麻煩,不過,那香味實在令人抗拒不了。好友把破布子叫做「躲貓貓」,每每和小孫子邊吃邊玩,找看看破布子的硬核躲在哪裡,小心翼翼的挑出來。因為破布子的籽很硬,用力咬,可能會把牙齒給咬斷,吞食入肚也是很危險。
現代人吃飯比較匆忙,我做菜前會先把破布子的硬核一一剝除,雖然耗時但是融入更多的愛心與耐心。把破布子和豆腐一起壓擠成你儂我儂的狀態,加入蛋液一起下鍋煎香,再加入九層塔,廚房飄散著鹽漬香、蛋香、九層塔的香氣,那是家的味道。
樹子叢生代表多子,豆腐代表多福,加上九層塔飄得滿庭芳香,我把這道菜取名為「多子多福滿庭香」,假日,家人才有機會圍坐一起,從容的吃碗熱騰騰的稀飯配破布子料理,這樣的分享時刻,讓小時候一家人的溫馨早餐在記憶裡再次回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