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人間 搶購衛生紙背後的心理因素

文╱蔡祐吉(資深媒體人) |2018.03.01
770觀看次
字級

文╱蔡祐吉(資深媒體人)

上周末,臉書上最夯的話題是「搶購衛生紙」;實際走訪大賣場,衛生紙區的貨架,更是一補貨就被民眾搶購一空;大家一車車狂買衛生紙,通路公關受訪時還強調「銷售量是平常的十倍,從未見過」;這一切,只因為「根據媒體報導,下個月中,衛生紙最貴將漲價三成」。

隨機和大量採購衛生紙的民眾閒聊,他們的理由不外乎是「錢不好賺,什麼都漲,能省一塊錢是一塊錢」、「衛生紙一定會用到,又不會壞,不會過期,先買下來放著,頂多占空間而已」,甚至還有些人,根本也不是很清楚什麼時候漲價?到底會漲多少?只因為「大家都在搶,一定有原因,跟著買不會錯」,或者「電視上要我們趕快買、長輩叫我們趕快買,我們就來買了」……

這波衛生紙還沒真正開始漲,就造成民眾預期心理、想要囤貨的搶購潮;這個現象背後,有三層民眾的心理因素值得分析:

其一是經濟上的相對剝奪感。在低薪、高失業率的整體經濟環境下,「物價上漲」原本就是社會人心當中,極敏感的一條神經,加上衛生紙原本就是不可或缺的民生必需品;因此,當傳出衛生紙要漲價,而且幅度不小,甚至可能帶來一連串的物價上漲時,民眾的憂慮、經濟上的相對剝奪感,就會油然而生,一方面對執政者產生反彈情緒,另一方面就是「自救」,趕快多囤積一些商品比較實在。

其二是媒體、網路與耳語的影響力仍大。自古以來,耳語的傳播影響力就一直很高;有了大眾媒體後,媒體報導造成的影響更勝一籌﹔進入網路時代,臉書、通訊軟體等媒介,更是結合了傳統的耳語跟大眾媒體的效果,而出現爆炸性的擴散與倍增現象。

當媒體報導「外傳」衛生紙將漲價,網路社群就會立刻渲染、放大消息,群眾奔相走告,形成搶購衛生紙的狀況。當媒體將搶購衛生紙的畫面,再一次傳播、報導出去,就形成再一次的循環,讓原本就緊張的人更快行動,也促使原本還在觀望的人,也跟進行動……,一層一層循環報導影響下來,搶購衛生紙就成了真正的社會現象。

其三則是台灣人特有的「一窩蜂」心態。從早年的蛋塔,近期的厚奶茶,到這次的衛生紙,台灣民眾對於「熱賣商品」總有些「不落人後」、「不買就錯了」的跟進搶購習慣。雖說衛生紙的性質不同於蛋塔或飲料,屬於非必要性商品,但其背後的心態是類似的。其實,靜下心來想,就算一大袋衛生紙未來要貴三成,換算起來,大約是接近三十元的漲幅,相對於例如原本一個下午可以帶全家人去踏青、共享天倫,卻因為要搶購衛生紙,所以花費一小時在大賣場排隊停車,再花費一小時排隊結帳,這樣獲得了數十元到兩、三百元不等的費用節省,真的比較有效益?也是可以討論的。

能省則省當然是好事,只是大家在一窩蜂搶購衛生紙之際,不妨先冷靜片刻,想想搶購的意義與價值?很多事情,不見得是「跟著大家做就對了」;更何況,衛生紙究竟何時漲?到底漲多少?其實還沒有明確的答案。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