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目中的星雲大師 文/賴永海(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 |2018.02.27 語音朗讀 2408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南京大學星雲樓啟用,星雲大師特地前往南京參與典禮。圖/中新社 上世紀90年代,大師到大陸的次數不是很多,但每次到大陸都會讓人通知我,我也都會去拜會大師。圖/賴永海提供 南京大學杜廈圖書館。圖/新華社 文/賴永海(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 這幾年有緣多次參加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理論與實踐的研討會和座談會,對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的理論特質和實踐貢獻有了更多維的認識和更深刻的體會。有兩點感受特別深:一是大師人間佛教思想中所蘊涵的豐富而深刻的佛法智慧和人生哲理,確實是一份十分寶貴的精神財富;二是大師在把當代人間佛教推上一個新台階方面確實厥功至偉,而在把漢傳佛教國際化、真正實現「法水長流五大洲」方面所做的貢獻,更可謂「前無古人」! 本文為紀念大師出家80周年而作,不多做學理層面的闡析,而擬以「回憶」、「敘舊」為主,回顧一下30年來與大師的交往與情誼。 我的認識星雲大師,始於上世紀80年代。專業研究的原因,開始接觸到星雲大師的一些講演和著述,第一印象是他所說的佛法,與傳統佛教不太一樣,非常貼近現實人生,很生活化,有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機緣巧合,1988年底,得悉大師將於1989年率「國際佛教促進會」代表團回大陸探親、訪問,遂於1988年12月20日,給大師寫了一封信,邀請大師在回鄉探親期間,在南京做一個題為「禪與人生」的講座。大師於1989年元月17日給我覆函,同意把南京的講座作為大陸之行的活動內容之一。我隨即把這一情況向南京大學的匡老(匡亞明)和曲欽岳校長及省宗教局局長張秉鐸、何澤君做了彙報。此事後來雖有過一些波折,但最後由省宗教局協調,在省政協禮堂舉辦了大師在中國大陸的第二場講座(在此前幾天,大師曾在北京圖書館做了第一場講座):「禪與人生」。近千個座位的政協禮堂座無虛席,走廊上也擠滿了聽眾。兩個多小時的講演,讓南京各界人士第一次領略了大師講演的風采,尤其是感受到大師人間佛教的鮮活和貼近現實人生,給人予佛法智慧的啟迪。 佛教研究 兩岸交流 聽過大師的講座之後,我就萌發了把大師的一些講演彙編成冊在大陸出版的念頭,遂給大師去信,希望選錄其《講演集》中的部分內容,彙編成冊在大陸出版,大師親自覆函,欣然俯允。我遂把從《星雲大師講演集》(第一、二、三集)中的有關內容彙編成《禪與人生》,並請趙樸初先生題寫了書名,於1991年在江蘇古籍出版社正式出版。這也是大師在大陸出版的第一部著述。我在1989年秋所寫的「編者序」說:「近幾年來,隨著海峽兩岸文化交流的日漸增加,大陸已相繼出版了許多台灣學人、作家的書,但是,佛學方面的著作,這也許還是第一部,但願這部講演集的出版,對於業已出現的海峽兩岸的宗教、文化交流能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上世紀90年代,我與大師的接觸與交往,多在佛教典籍的整理及佛教文化的研究與弘揚方面。90年代初,在大師的倡導下,由慈惠法師和慈容法師主持,我與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的王志遠先生一起組織大陸的近百位佛教研究方面的專家、學者,對近百部佛教經典進行注解與釋譯,以大師為總監修,編纂了共132冊的《中國佛教經典寶藏》,1996年在佛光出版社出版。其後,大師又倡議並擔任監修,對大陸學術界在設立學位制度以來所有以佛學為研究方向的碩博士論文進行搜集、匯總,編纂了110冊的《中國佛教學術文庫》,於2001年在佛光出版社出版。這兩項佛教文獻的整理、釋譯和彙編,對於當時及後來兩岸的佛教文化的研究、傳承和弘揚乃至交流,確實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因大師的關愛和加持,我的好幾部著作在90年代也都相繼在佛光出版社出了繁體字版,其中包括由我主編的總11卷、共300萬字的《中國佛教百科叢書》,以及我個人的專著:《中國佛性論》、《佛道詩禪》等。 法傳五洲 巨大貢獻 上世紀90年代,大師到大陸的次數不是很多,但每次到大陸都會讓人通知我,我也都會去拜會大師。每次都相談甚歡,獲益良多。那個年代,我與大師的見面,好像更多的是在海外。記得有一次在香港窩打老道的佛香講堂,就商討成立「香港佛教研究院」事,與大師、慈惠法師、慈容法師一起,從早上9點一直談到晚上9點。香港佛教研究院的組建雖然後來因各種原因未能付諸實施,但那次談話,至今記憶猶新。 1995年,我去美國波士頓參加一個國際會議。會議結束後,接到大師從洛杉磯給我的電話,說他們過幾天要去加拿大,這幾天在暫住在西來寺,如方便可聚聚。我接到電話後,隨即趕到西來寺看望大師。第二天我和我太太在西來寺同大師一起度過十分難忘的一天。大師雖然前段時間剛做過「開心」手術,但精神很好,且十分健談,還帶我們在社區裡轉了一圈。那一次同大師談得很多,其中有一段談話給我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因為這段話非常能體現大師對於兩岸關係的一貫態度。在談及當時台灣有些人企圖搞「台獨」時,大師說:「歐洲那麼多國家,他們都要聯合起來,成立歐盟。台灣和大陸本來就是同宗同源,都是親兄弟,一家人,幹嘛要鬧分家呢?!」記得當時正是大師與大陸之間存在一些誤會,有一些隔閡的時候,大師在那種情況下所說的這番話,讓我從心底裡歎服大師那顆赤誠的、始終不改的「中國心」和熾熱的「台灣情」!第3天,大師還派了一個專車,送我們去大峽谷。路過拉斯維加斯時,我們在一個寺院裡歇腳。寺院規模蠻大的,是佛光山在美國的一個別院。在那麼一個大沙漠裡建有這麼大的一個道場,我第一次親身感受到大師把漢傳佛教國際化,為「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長流五大洲」所做的巨大貢獻! 闡發佛理 深入淺出 進入21世紀後,大師到大陸的次數日漸增多。為了用文化回饋家鄉,大師捐資數千萬在揚州大明寺旁建造了「鑑真圖書館」。「鑑真圖書館」不但是一個佛教圖書收藏量最多的圖書館,而且在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做了大量工作,尤其是設在圖書館報告廳的「揚州講壇」,歷時十載,大師親自邀請海內外一百多名家大師擔任講主,講座內容涵蓋文史哲乃至軍事、藝術、養生等諸多領域,影響力之大直逼「百家講壇」,故坊間曾有:「北有百家講壇,南有揚州講壇」一說。蒙大師抬愛,大約在6、7年前,讓我擔任了鑑真圖書館館長。由於歷任圖書館的執行長都十分能幹、盡職,我這個館長真沒有為圖書館事操過多少心,有重要活動時會前去參加,有時也帶學生去圖書館上上課。記得有一次我帶宗教學大專班到圖書館上課,正好大師到圖書館來,我就請大師給這批學生(全部是出家眾)上一課,大師很爽快就答應了。出乎意料的是,大師講課的題目是「五戒與自由」。 依照常理,五戒在佛教修行法門中屬「止持」,亦即多叫人「不能」、「不得」做什麼,似乎與「自由」正好相反,但聽過大師的課,大家都明白了,表面上許多正相反對的東西,其實卻多是「相反相成」的:你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亦即不犯戒、不犯法,也就不會受到戒律的處罰、法律的懲罰,你自己自由了,他人的生命、財產、人身也不會受到侵犯,也自由了。 大師的許多講演,經常用一些通俗、易懂的小故事來闡發佛理,深入淺出、既形象生動,又讓人在「聽故事」過程中,體會到「舍」與「得」的關係、「放下」與「提起」的關係、「前進」與「後退」的關係、「持戒」與「自由」的關係等等。使人深受啟發、回味無窮。我經常說,大師的《佛光菜根譚》是非常值得一讀的一部「醒世名言」,裡中的很多偈語、格言非常富有人生哲理和人生智慧,諸如「退一步海闊天空,讓三分何等清閒。」「改變外在的環境,不如改變我們內在的心境。就如一池落花,兩樣心情,有人憐惜好花飄零,有人卻喜花果將熟。」凡此等等,無一不閃耀著佛法智慧和人生哲理之光。 文化教育 永保初心 隨著兩岸宗教文化交流的日漸增多,加之,大師人間佛教思想充滿「正能量」,其通俗易懂而又富有人生哲理的講演深受大眾的喜愛和歡迎,社會各界邀請大師參加各種活動的日漸增多,大師真有分身乏術和應接無暇之虞。此時我曾萌生盡量不要再去打擾大師的念頭。但大師真是「性情中人」,其注重情義之超乎常人,對此我的感受可謂刻骨銘心!一直到最近幾年,大師在向別人談及我時,甚至在不少公開場合,都會說:「我同賴教授是一起經過苦難的老朋友」,「賴永海教授跟我有很深的歷史感情」。記得有一次我在回答某媒體問及星雲大師何以會成為當今最具影響力的佛界高僧時,我直言不諱地說:人格魅力是第一要素;其次是大師的人間佛教思想,遙契佛陀的本懷,與時代精神相應,充滿「正能量」;三是大師以其超乎常人之大智慧,成就了超乎尋常的大事業。 說到大師的關愛和加持,有兩件事不能不提:一是大師曾經在佛光山為我主編的《中國佛教通史》舉行了隆重的台灣地區的首發式,並賜墨寶〈光明藏〉。二是,當大師獲悉南京大學在推進世界一流大學的建設過程中,亟需加大對於人文學科建設的力度時,毅然慷慨捐資3000萬,用於助建「中華文化研究院大樓」。在大樓落成儀式上,大師的一番講話,更讓人讚歎不己。大師說:「布施無相,度生無我,整個《金剛經》的精華就是這兩句話。布施要無我、無相;度生也要無我、無相。」大師是這麼說的,更是這麼做的。在與南京大學簽訂的捐贈協議上明確寫著,協議簽訂後,即支付1000萬元贊助款;大樓落成後,再支付餘下的2000萬元。但在臨近來南京大學參加大樓的奠基儀式時,大師接連給我打了3次電話,大意是說:我們的這次捐贈,完全是自願的、無條件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為了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幹嘛不把3000萬元一次性付清呢?沒過幾天,大師果然把3000萬元人民幣一起打到南京大學教育發展基金會賬戶上了。大師在大樓落成儀式上還說:「我自己一向都沒有忘記我是一個中國人。教育對於一個國家比什麼都重要,教育能變化人的氣質,增加人的品德。我們這麼一點點布施,與教育在培養人才方面的功德相比,真的算不了什麼。」這也許就是大師一生之所以一直十分熱衷於文化和教育事業的「初心」。 前一篇文章 海外篇 佛光道場的冬天 下一篇文章 為了佛教 發菩提心 熱門新聞 01【生活課題】 建立無血緣家人關懷網2025.07.0302當義工 可延緩老化2025.06.2903兩碗麵的溫柔2025.06.2904課徵糖稅、糖捐 逾7成民眾支持2025.06.3005百年演化 男性體型增幅是女2倍2025.06.2906拍戲受前輩啟發 體悟堅持2025.07.0107清涼一夏 動物避暑妙方多2025.06.2908蘭陽別院閱讀研討會 愛書人研討生死關懷2025.06.3009台北.信義 摩天映照繁華景 古道穿林影入亭2025.06.3010【植物觀察】一樹白雪 偶遇澳洲茶樹2025.06.29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2025年柒月 完成的人生2025年陸月 釋迦多寶並坐像2025伍月 諸法因緣生2025年肆月 人人皆能成佛人間福報25週年2025年參月 佛陀在心中 作者其他文章深切緬懷 我的方外至交星雲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