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遇.北美大地 幸福微笑的港海豹 文/林心雅(Hsin-ya Lin) |2018.02.25 語音朗讀 2498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圖為美國南加州聖地牙哥的拉荷亞「兒童泳池海灘」,人工海堤建於1931年,直到1992年此區才出現港海豹的身影。圖/李文堯(Wen-yao Li)&林心雅 這隻港海豹在被保護起來的「兒童泳池海灘」睡覺,臉上露出幸福的微笑。圖/李文堯(Wen-yao Li)&林心雅 你可以更近一點,看到牠們眼後有一耳道,嘴角上揚,好像在微笑。圖/李文堯(Wen-yao Li)&林心雅 文/林心雅(Hsin-ya Lin) 第一次近距離看到這種全身渾圓、長相十分討喜的港海豹,要溯自一九九○年代中期,我們到美國南加州聖地牙哥的拉荷亞 (La Jolla) 海邊,看到數十隻港海豹橫七豎八躺在沙灘上休息,牠們躺的這塊海灘叫「兒童泳池海灘」,靠海處有一道人工海堤圍起,因此風浪特別平靜。 開口向上微微笑 仔細觀察,發現每隻海豹身體顏色不太一樣,有棕色、黃褐色、銀灰色等,而且每隻似乎具有獨特斑點。牠們不像之前介紹過的象鼻海豹那樣雌雄異形(即Elephant Seal──公海豹有長鼻子),這種港海豹兩性外型相似,但母海豹要嬌小些。就比例而言,身體和鰭足較短,頭部顯得較大而圓。牠們沒有耳廓,但在眼後有一耳道。鼻孔呈V狀,嘴角微微上揚,從正面看,很像在對著你開心微笑。 那一帶海灘氣候溫和宜人,遊人如織,是非常著名的觀光勝地。因此當我走在「寸土寸金」的拉荷亞海邊,看到那附近有很多野生動物──沙灘上有海豹,岩石上有海獅,還不時有褐鵜鵠和各種水鳥海鷗從頭頂飛掠,不禁感到十分詫異,怎麼在這麼貴的地方,有這麼多野生動物呢? 多年以後,我才知道港海豹是在一九九○年代才開始在拉荷亞海邊棲息:一九九二年拉荷亞市議會提到海豹現身,一九九四年便在海邊設立「海洋哺乳動物保育區」。我們很幸運,剛好在那個時間點看到港海豹的到臨,躬逢其盛。 分布最廣鰭足類 港海豹英文Harbor Seal,另一名稱是 Common Seal,據說牠們經常出沒海港,故得其名。港海豹是食肉目海豹科海豹屬,身長超過一米八,體重平均逾一百三十公斤。主要分布於北半球溫帶地區以及北極海域,活動範圍包括北大西洋和太平洋沿岸海域,是分布最廣的鰭足類動物。 港海豹喜歡待在熟悉的環境,對棲息地的忠誠度很高。一般而言,會選在掠食者難以接近的海邊岩石區,或有天然地形保護、免受惡劣天候影響的岸邊,特別是沙質潮間帶,當然,附近水域還要有充裕食物來源。主食為魚類,也吃蝦、蟹和軟體動物,偶爾會攻擊水鳥。牠們一次可待在海裡好幾天,游上幾十公里覓食;皮下厚厚的脂肪,有助於在水中活動時維持體溫。主要活動範圍在海面附近,但曾有科學家記錄這種海豹能潛至五○○公尺深海處。 港海豹多在離岸 超過二十公里的近海活動,牠們平常獨來獨往,但在岸上休息及繁殖季節,會小群體(約百餘隻)聚在一塊兒。牠們並不像象鼻海豹在岸上完成人生大事,港海豹示愛和交配都在水裡進行,因此除非潛水跟蹤觀察,否則難以窺見。可能正因如此,生物學家推測牠們是一夫多妻制,但迄今仍無法百分百論斷。 公港海豹平均四歲過半才能「轉大人」,母港海豹則不到四歲就具生育能力,妊娠期九個月,每年只生一胎,會回到岸上生寶寶。生產季節因地而異,在較低緯度如南加州可能二月就開始生產了,但在北邊阿拉斯加,可能遲至六、七月才生。 美灘地讓給海豹 母港海豹是單親媽媽,獨自養育寶寶,港海豹寶寶初生重約十六公斤,在幾個小時內就能跟著媽媽潛水游泳,算是相當厲害的。牠們吸吮高脂母乳,三、四個星期斷奶之際體重就能加倍。母港海豹一旦斷奶,會立即跟公港海豹交配,然後明年再上岸生育,如此年復一年。 據研究,母港海豹平均壽命三十至三十五歲,但公港海豹只有二十五歲,可能因為公海豹會互相打鬥以爭奪交配權的關係吧。此外,除了人類,港海豹主要天敵還有虎鯨和大白鯊。一個世紀以前,人類捕獵海豹是尋常之舉,但現在很多國家都立法管制。美國自一九七二年通過「海洋哺乳動物保護法案」,不但不容許任何形式的獵殺,連近距離騷擾都算違法行為。 保育和經濟雙贏 話說回來,拉荷亞「兒童泳池海灘」那一道人工海堤,看起來似乎是為了海豹而蓋,其實不然,那是早在一九三一年由當地慈善家Ellen Browning Scripps出資興建的。會取「兒童泳池海灘」這樣的名字,最初立意是要給當地兒童戲水,如今卻成為港海豹睡覺所在。在這寸土寸金的海邊,是很匪夷所思的景象,也難怪這議題吵了十幾年,一方堅持保育,要將海灘讓給海豹,另一方堅持將海豹移走,恢復原來用途。 結果呢?幸好保育占了上風。今日很多人慕名而來就為了一親海豹芳澤,為當地帶來莫大的觀光收益。雖歷經長期爭議,這個故事不啻為環保與經濟雙贏的典例。再看看港海豹那面帶微笑的表情,牠們無疑是安心幸福的…… 前一篇文章 狗來富 歡欣鼓舞迎狗年 下一篇文章 自然筆記蓋一癩蝦蟆也 熱門新聞 01【人間氣象】 致青春未遂2025.05.0202【何處不交朋友】可敬的朋友2025.05.05038 方法有效 對治胃食道逆流2025.05.0304歐洲佛教聯盟會議 維也納佛光山召開2025.05.0205【悅讀人生】柏林大合唱 千人齊祈福2025.05.0206助緬重建 佛光山、佛光會、星洲基金會再捐物資 2025.05.0307【深頁凝視】《小書店大繪集》手繪匠心獨具的書空間2025.05.0408【營養專欄】這些奶,你喝對了嗎?2025.05.0309亞洲佛青首爾聯誼 傳承人間佛教2025.05.0210PLG冠軍賽 領航猿 VS 勇士5月5日開打2025.05.02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鏡頭下的生態交通噪音 使黃鶯變成憤怒鳥樽海鞘 海中小果凍 暖化新救星 作者其他文章【相遇北美大地】 北美灰松鼠【相遇.北美大地】美洲紅隼 北美最小的獵鷹【相遇.北美大地】沙漠中的吉拉啄木鳥【相遇.北美大地】多彩的美洲鴛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