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足醫療照護 美中科技大軍 各擅勝場

編譯/潘楠慕 |2018.02.25
1463觀看次
字級
高科技的輔助,將可提升醫療品質和效率,造福更多患者。圖/網路照片
亞馬遜執行長貝佐斯希望改善現有的醫療照護體系。圖/美聯社
臉書創辦人祖克柏表示,保護社會優於公司利潤。圖/美聯社

編譯/潘楠慕

美國科技業正試圖跨足醫療照護領域,以網路零售巨擘亞馬遜為首的幾家科技公司,有意把旗下的員工納入自行建立的醫療保險範圍,藉此大幅降低成本並提升品質。這個構想如果順利通行,有可能顛覆現狀。

包括亞馬遜、波克夏、摩根大通等公司宣布,將合作創建一個非營利的組織,初期先負責員工和眷屬的醫療保險事務,並逐步擴大服務範圍,希望改變當前藥物、保險費用昂貴的不合理狀況,提供有需要的患者透明、合理、高品質的醫療保障。

然而,如果和中國大陸的進展相比,亞馬遜等公司的構想已經落後。他們希望提供簡化、負擔得起的醫療服務,並提供網路醫療諮詢服務,或運用整體影響力來壓低低藥品價格。但近幾年來,中國大陸的阿里巴巴和騰訊等科技公司,早已聚焦醫療保險,並進行了網路醫療諮詢和藥物追縱系統相關實驗,現在更聚焦人工智慧的進展。

美中投入的領域不同,關鍵在於雙方醫療保險制度的差異。相較於美國,中國醫院的負擔相當沉重。醫師與患者的比例為一點五比一千,美國約為三比一千。因此,中國在醫保領域的發展,自然會朝減輕醫院負擔的方向前進。中國政府也予以鼓勵,希望能把原本以國防、自駕車領域為主的人工智慧技術,導入醫療照護服務。

阿里巴巴和騰訊等科技公司的目標,是創造提高醫生效率的診斷工具。貝恩斯坦研究公司(Bernstein Research)的醫療保險分析師卡妮(Laura Nelson Carney)指出,整體來看,中國的科技公司均積極投入醫療照護領域,但美國則不盡然。

阿里巴巴早在二○一四年便宣布「未來醫院」計畫,提供患者網路諮詢並販售藥品,但由於監管不易,中國當局目前已禁止阿里巴巴的銷售非處方藥。中國搜索引擎公司百度也終止透過應用程式掛號的網路服務,把資源投入AI的開發。

不過,這些科技公司仍持續對醫療照護做出貢獻;阿里巴巴已推出了一個協助研判電腦斷層掃描結果的AI軟體,以及輔助診斷的AI醫療實驗室。騰訊也發表了AI產品「覓影」,可幫助醫師對早期食道癌進行篩檢。

這些科技公司的投資加上AI的進步,將可大幅改善中國醫療資源不足、不均,醫患比例過低的狀況。以眼科醫師為例,他們過去得花大約兩個工作天的時間分析,再經過討論、撰寫報告等程序,才能開始治療。但有了AI的輔助,可以大幅縮短治療前的各項流程作業時間,可能只要幾分鐘內就能完成。

以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為例,這是中國勞動適齡人口失明的主要原因。但在中國,每一百萬人只有二十名眼科醫生,是美國的三分之一。過去,中國並沒有足夠的資師為這些患者進行檢查,但在先進的AI軟體出現後,當局已宣布,準備讓所有一億多名糖尿病患者接受眼科檢查。

中國人口接近十四億,也成為AI系統開發時的潛在優勢,因為可以提供大量的病例和數據。此外,與美國相比,中國對隱私權的重視程度稍低,相對使資料收集較容易,能更快擴增AI系統的資料庫、提升效率。

據統計,中國目前共有逾一百家企業透過AI提高醫療療保健系統效率,除了阿里巴巴和等大型公司,還有一些規模較小的新創企業。這股趨勢,已吸引大量資金投入,依據貝恩斯坦分析師推估,二○二○年時,中國醫療科技產業的支出將達一千五百億美元。

美中科技業大舉投入,對患者而言是一大福音;雙方因背景不同導致發展方向有別,但可預期未來雙方將師法彼此的優點,全面提升醫療照護水準,嘉惠更多患者。

科技業自我覺醒

肩擔社會重責

科技產業憑著創新和改善人類生活獲得了巨額財富,各種科技產品與世界的交流也日益緊密。過去,對這些科技平台的規範不夠嚴密,值得慶幸的是這些業者已開始正視這個現象,也準備承擔更多責任。

以臉書創辦人暨執行長祖克柏為例,今年他為自己訂下的願望就是整頓自己創建的社群平台,自我提升,避免社群平台遭濫用或散布仇恨,並抵擋各國政府的干涉,確保使用者花在臉書的時間是「有意義的聯繫」。

祖克柏說:「保護我們的社會,重要性優於讓公司利潤最大化。」他願意犧牲獲利,盡到改善社會的責任。

過去有一派觀點認為,科技業雖然創造了平台,但如何應用主要該由使用者負責。這種想法歷經數年,一些負面的效應開始產生,例如散布錯誤信息、仇恨、歧視,也終於有公司承認他們應該為這些現象負責。以臉書為例,祖克柏的目標,證明他們正在重新思考自己的立場。

另外,蘋果公司執行長庫克也表示,蘋果公司負有「道德責任」,應該貢獻力量化解社會中的對立、分歧。

過去,科技業以「改變世界」為己任,也靠著這些成就賺進大把鈔票。但在各界的呼籲下,這些公司已經開始反思,他們開創的平台對社會造成重大影響之際,該肩負哪些責任。

評論人士指出,除了業者本身的覺醒,在科技發展快速、難以預測的特性下,也需要有強大的力量來引導科技公司進行全面檢討,制定合適的規範,才能使這些科技平台或產品造福更多人群。

大陸強勢挑戰

AI龍頭地位

美國在人工智慧(AI)領域位居領先,但這個地位已經出現了動搖的跡象,最大的挑戰者可能是中國大陸。

北京政府去年公布計畫,目標是晉身人工智慧領域的領導者,並在二○三○年時創造規模達一千五百億美元的產業。這項計畫,等於是對美國領導地位的直接挑戰。

新美國安全中心(Center for a New American Security)的研究員卡尼亞(Elsa Kania)指出,中國當局顯然高度重視這項計畫,並已迅速啟動相關事務;值得關注的是,美國川普政府的態度似乎不夠積極,白宮至今尚未提供如何應對的方向。

過去幾年來,外界對AI的概念,已經從科幻小說中的描述化為實際應用在許多領域的技術,包括自動駕駛汽車、家電產品等,且正快速擴大到生活各領域。

美國幾家科技大廠,例如亞馬遜和Google,都全力投入AI研發;但是川普當局的政策,可能成為拖累進展的絆腳石。川普的移民政策,讓許多公司擔心人才的招募受限,因此已開始把研究轉移至其他國家,例如多倫多、倫敦和北京等科技重鎮。

以中國來說,擁有政府支持和龐大資源,加上龐大的市場規模,非常有希望迅速發展成AI強國,甚至實現中國政府的目標,引領全球AI發展。

美國前任總統歐巴馬政府對AI的發展定有詳細方針,中國政府則準備培養規模更大的人工智慧研究團隊,包括培養更多專業人才,或從其他國家招募。據歐巴馬政府時期的報告,中國在「深度學習」領域發表的研究論文數量超過了美國,這是推動AI發展的關鍵技術之一。

北京政府相當積極,據傳曾有一個省政府承諾投資五十億美元,北京市也宣布將對該市的AI開發園區注資二十億美元。

相較之下,川普政府二○一八年的預算將在政府各部門內削減百分之十五的科技研究資金。業界人士指出,川普政府此舉是往錯誤的方向前進;在中國已把AI列為發展重點之際,美國若想維持現有的地位和優勢,決策者必須審慎因應。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