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台北車站和左營車站的招牌,都是我寫的喔!」張爺爺臉上露出驕傲的微笑,讓人感受到老人家從活動中獲取的成就感,比什麼都珍貴。台北市內湖區健康服務中心運用「賦權」概念,開啟社區失智症照護新模式,辦理為期八周「失智症樂齡成長團體」,活動前參考長者背景及專長,賦予失智症長者擔任「老玩意」課程小講師,使其發揮潛能;近九成長者,在認知功能及日常活動功能中表現持平,達到延緩病程進展,並延緩失智症病程進展與減輕照顧者身心負荷。
台北市內湖區健康服務中心主任紀玉秋表示,社區首創以「賦權」為概念,建立社區失智症照護新模式,對於失智症長者增進自我效能與降低照顧者身心負擔皆有助益,活動滿意度高達九十六點八分,引發社區廣大回響。課程規畫「老玩意」系列,如炒麵茶、十八啦賓果動動腦、捏麵人等活動,並結合「新潮流」元素,引進紓壓療癒的祕密花園著色本、祖孫 3D列印布袋戲等,新舊融合貼近長輩需求,亦紓解照顧者壓力。
照顧者黃女士表示,張爺爺患有中度失智症多年,她照顧爺爺已邁入第十一年,深切體會失智症退化所帶來的困擾及照顧者所面臨的壓力。這次接受內湖區健康服務中心邀請,與爺爺一同參與失智症長者樂齡成長團體,活動前,中心已先了解爺爺過去的畫招牌的職業及專長,特別由爺爺擔任講師,帶領長者進行繪本描繪著色。黃女士說,在八周活動結束後,爺爺的日常活動功能維持活動前的水準,並未衰退,真的達到了失智症的照顧重點「延緩失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