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南院啟用僅兩年餘,但對國內外遊客來說,顯然已經興味索然,熱潮退燒,訪客人數一落千丈,前年開幕期間,尚能吸引一百四十七萬人次到訪,但去年卻跌到只剩九十七萬人次,比前年減少三分之一強,甚至創下單日不足三百人的難堪紀錄。
接駁交通等周邊公共服務設計,缺乏服務訪客導向不說,餐點價格和品質也在網路上被訪客批評,收藏文物的質與量,更被批評不如私人經營的台南市奇美博物館,與台北故宮博物院到訪遊客門庭若市,甚至延長夜間開放時間盛況,相差不可以里計。
行政院決定加碼下注,撥款一百零一億餘元,增建「國寶文物修復展示館」,甚至將某些外雙溪的典藏文物挪到嘉義太保的南院,希望拉抬南院人氣。
故宮南院從十多年前的規畫階段,就飽受各界質疑,批評其定位與營運主軸有嚴重問題,先天不良,館舍建築工程糾紛頻傳,硬體周邊設施所費不貲,淪為難以善後的公共政策爛攤子。
前監委吳豐山日前撰文表示,十餘年前民進黨前政府打算興建故宮南院,他當時就曾提出警告,但當時政府主事者置若罔聞。
規畫經營博物館,館舍等硬體設施規畫,應以配合質地脆弱易毀的館藏文物為重心,不宜使文物遷就硬體建築。
台灣近年來新建的大型公立博物館等藝文展演場所,幾乎全落入此一窠臼,硬體設施華大而無當,浪費公帑時有所聞,故宮南院正是最典型個案。
與其花一百多億元用在硬體設施上,行政院和故宮博物院主事者,該想想如何將這筆錢用在蒐購文物,充實南院館藏,還比較有價值。
亨樹(台北市╲自由撰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