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級的彝語文教材。
近象形文的古彝文。
文/趙莒玲
為了解大營盤學生課業學習狀況,我向負責教務的陳偉老師借閱各年級的成績單做參考,結果發現小學部的成績單只有語文和數學兩科,其他學科不列入記分。
圖像符號的「天書」
快放寒假前,學校張貼期末檢測考試流程公告。我前往初中辦公室辦事經過布告欄,順便瞅一眼,發現一至六年級除必考的語文和數學外,都要考「彝語文」,作答時間是一個半小時。依涼山州是彝族自治州,加考「彝語文」本是順理成章之事,但正式考試卻不納入總成績單,讓我費解。
期末考時,當一、二年級學生考完「彝語文」走出教室後,我捉弄一臉傻乎乎的劉代瑀:「哇,妳好厲害喲!是不是題目太簡單了,十五分鐘就做完了。」卻見她雙眼圓睜,猛搖頭說:「是根本看不懂題目。老師說,選擇題隨便打勾就好。」我愣住,環顧周邊的孩子,他們不約而同地點頭。
孩子們彝語講得那麼流利,卻不認識彝文!好像有點說不過去。我想查證其中蹊蹺,轉身跟劉代瑀借來一本二年級彝語文教科書。翻開課本,一個個圖像符號的彝文,宛如「天書」般;若不對照漢語拼音和插畫,真的很難猜出每個字代表的是什麼意思。
彝文到底是什麼文字?我上網搜查,眼前跳出的敘述是:「古彝文約五千年歷史,與中國甲骨文、蘇美楔形文、埃及聖體文、印度哈拉般文和瑪雅文,並列為世界六大古文字。」讀畢,我內心大為震撼,也認清大營盤學校沒有專任彝文老師來傳授,學生當然無法學彝文的事實。
而我對彝語文教學一事的迷惑,直到西昌學院彝語言文化學院畢業的彝族巴毛阿木老師派任大營盤任教後,才慢慢解開。
有教材,沒人教
其實我最想問的是:古彝文像什麼文字?到底有多少文字?巴毛老師肯定的回答:「古彝文稱『卟碼』,是類似甲骨文的文字,原本是一千八百四十個字母,但自從一九八○年起,涼山州彝族自治區以喜德語音為標準音,用聖乍話為基礎方言後,重新規範為八百一十九個彝文字。」
為何重新規範彝文字?巴毛老師兩手一攤:「沒辦法啊!」原來,從前古彝文多由畢摩世代傳抄後流傳,然彝語各地方言差異大,根本無法進行直接溝通;再加上各地運用的詞彙和語法結構,僅有三成至五成相同或相似,數千年來輾轉傳抄後,有些字的寫法出現差異,甚至有一個字數十種寫法的混亂情況,最後被迫重新整合。
讓我不懂的是,涼山彝族自治區不是應該大力推廣彝文教學?巴毛老師一語道破箇中難處:「其實都有在做!例如免費發放一至九年級學生《彝語文》教材,還提供《彝文檢字本》專冊。只是,全中國中央民族大學和西昌學院兩校所培育的彝語文師資人才,一直供不應求。」
「西昌學院每年到底培育多少彝語文教師?」我決定追根就柢。萬萬沒想到巴毛老師的答案竟是:「我們每年招生人數不一定,大約六、七百人。不過,彝語系學生都是彝語和語文、或英文、或行政管理、或財務管理……等雙主修,畢業後找工作大多挑選後者的主修為職業。就像我雙修彝文和語文,在大營盤教的課程是語文,而非彝語文。除非……學校願意幫我另外開設彝語文課。」
原本兀自講述的巴毛老師,猛然抬頭望著我露出吃驚的表情時,他逗趣的聳聳肩,淡定的眨眨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