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文集】米開朗基羅效應 文與圖/林一平 |2018.01.09 語音朗讀 2833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作者繪米開朗基羅 圖/林一平 作者繪〈羅斯柴爾德銅雕〉 圖/林一平 〈大衛〉 圖/林一平 文/林一平 大家都在談創意。我很相信,創意的培養可以經由觀察有創意的人的過程中習得。換言之,「鳥隨鸞鳳飛騰遠,人伴賢良品自高」,這是所謂的米開朗基羅效應 (Michelangelo Effect) 。這個效應是心理學家觀察到的現象,如果你有決心學習創意,在觀察有創意的人的行為過程,便漸漸能展現出自己的創意風格。一般大學進行系統式的授課,沒有創意涵養的教授仍可以照本宣科,只不過產生的「米開朗基羅效應」,是教出沒有創意的學生。 米開朗基羅是(Michelangelo;1475-1564;圖一)真正有創意的大師,一塊頑石在他手中能化腐朽為神奇。因此心理學家以米開朗基羅命名這個效應。 我很喜愛米開朗基羅作品中的人物,個個筋骨畢露,氣態剛毅。而米老本人卻身材瘦小、頭大、面醜陋。他十五歲時和一位同學伯多祿(Petro Torigiano)一起學雕刻,伯多祿嫉妒米開朗基羅的藝術造詣,又嫌他醜陋,當有一次米開朗基羅批評伯多祿的作品,結果被伯多祿痛扁,打碎鼻梁,米老變得更是其貌不揚了。 米開朗基羅對於批評他的人,有一套反擊的方式。例如教宗的典禮官極力詆毀米開朗基羅的裸體畫,讓米老忿忿不平。於是在替西斯篤殿 (Sixtus)創作的偉大壁畫〈最後的審判〉 (dies irae)中,將典禮官畫成地獄的一個惡鬼。 我最喜歡米開朗基羅的〈大衛〉雕像,其手部及腹肌呈現和他另一著名的雕像〈俘虜〉相仿,都極漂亮。〈大衛〉原作收藏於義大利佛羅倫斯美術學院。我無緣看到原作,但在莫斯科的普希金博物館看到複製品(圖二)。 2015年2月2日有一則新聞報導米開朗基羅和〈羅斯柴爾德銅雕〉(Rothschild Bronzes;圖三)的關係。新聞指稱,英國的研究團隊考證,認為〈羅斯柴爾德銅雕〉的創作者是米開朗基羅,如果屬實,這將是米開朗基羅唯一傳世的銅雕作品。被檢視的銅雕作品是以其早期收藏家羅斯柴爾德(Barons Adolphe de Rothschild;1823-1900)命名。而這座銅雕應該是米開朗基羅完成〈大衛〉之後的另一傑作。 羅斯柴爾德擁有這件稀世銅雕,被世人稱為「羅斯柴爾德銅雕」並不令人意外。這個財力雄厚的家族以收藏藝術品聞名於世。家族中的艾德蒙 (Edmond de Rothschild;1845-1934)曾經捐贈超過 40,000 件珍貴的圖紙印刷品,以及罕見的書籍和手稿給羅浮宮。1940 年代納粹掠奪羅斯柴爾德家族在巴黎的藝術收藏,直到今日,仍有許多藝術品未被尋回。艾德蒙能保存米開朗基羅的〈羅斯柴爾德銅雕〉,真是功德無量。 心理學有另一個名詞「鯰魚效應」 (Catfish Effect),其原意是指透過引入強者,激發弱者變強的一種效應。以往漁夫捕捉沙丁魚,返航後沙丁魚都已奄奄一息,賣相甚差。有一位聰明的挪威船長想出將鯰魚和沙丁魚放在一起的方法,沙丁魚為了閃避東游西竄的鯰魚,不停游動保命,終可在漁船靠岸時存活下來,故稱「鯰魚效應」。 此效應亦可引申為棋逢敵手,能互相砥礪成長的意思。米開朗基羅和達文西(Leonardo da Vinci;1452-1519)兩位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大師,就有鯰魚效應的最好例證,彼此良性競爭,激盪出藝術創作的火花。 話說義大利佛羅倫斯(Florence)打算為維奇奧宮繪製大廳內的巨幅畫作,同時邀請米開朗基羅和達文西來「投標」爭取創作。兩個人競爭,最後卻都因故放棄,沒有分出高下。後來兩個人又較勁製作大衛雕像,結果米開朗基羅勝出,完成了永垂不朽的〈大衛〉雕像;而落敗的達文西專注投入解剖學研究及繪畫創作,在科學與繪畫上也締造出偉大的創新。 前一篇文章 【小品人間】靠自己 下一篇文章 【三好2018】元月的故事 熱門新聞 01【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2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3全台桐花盛宴 追逐五月雪2025.04.2804【遊藝筆記】又見春光到楝花2025.04.2905【閃文集】獨立與愛情的象徵2025.04.2906退休之後2025.05.0107北海道場首屆三皈五戒 佛子滿法喜2025.04.2808紐約佛教聯合會浴佛 佛光人共襄盛舉2025.04.3009清德寺熱心公益 南投縣府感謝佛光山 2025.04.2810新馬寺慶佛誕 2萬人誓行三好2025.05.01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世界行旅】 紋別市的流冰紀行【十步芳草】茴香記 紅豔的故事【分享時刻】報頭下的幸福咒語【閃文集】獨立與愛情的象徵【詩】海天合抱的課題 作者其他文章【閃文集】父親年代的台灣大學【閃文集】電話趣聞【閃文集】獎項的邂逅【閃文集】法蘭克福【閃文集】高中的歲月【閃文集】鐘樓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