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損兒用流利對話表演,令一般人難以想像。
圖/記者李祖翔
【記者李祖翔台北報導】「阿姨的愛,我們都『聽』見了喔!」年僅五歲的士喆、千霈,用流利的童言童語說謝謝,他們是重度聽損兒,倘若沒有治療、安裝電子耳,可能連話都說不了的孩子。台北北安扶輪社的「阿姨」們,捐出一千八百件名牌衣物,籌募五十萬元經費,今、明兩天義賣,讓更多聽損兒到婦聯聽障文教基金會上課。
十歲的蕭安宇及五歲的士喆、千霈為義賣會開幕作表演,從舞蹈到相聲般的對話,難以想像他們是聽損兒。聽損兒家長邱文馨表示,孩子八個月大到基金會上多元課程,到幼稚園中班就能和一般孩子一樣學習,改變了一生。
基金會總幹事管美玲說,早期聽障療育環境不佳,政府沒有補助,人工電子耳單耳九十至一百萬元,對每個家庭都是沉重負擔,但基金會成立後先培養專業治療師,再開辦學齡前的早期療育,去年人工電子耳也納入健保給付,福利愈來愈完善。雖然政府提供補助課程費,但平均每收一個孩子,要虧七、八萬元,需要大眾幫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