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樸書札。圖/黃議震
一九八二年,上海古籍出版社的《曾樸研究》一書,其編年是近年曾樸研究的重要參考。圖/黃議震
文/黃議震
民國十四年,魯迅所著《中國小說史略》在李小峰主持的北京北新書局出版,它與早先林傳甲著《中國文學史》書中不論及小說、謝無量著《中國大文學史》僅論微量小說顯然不同,這部魯迅的《中國小說史略》在專論中國小說史上,為小說作歷史性的定錨,被視為是一部開創性著作。
魯迅在書序言中有言:「中國之小說自來無史;有之,則先見於外國人所作之中國文學史中,而後中國人所作者中亦有之,然其量皆不及全書之什一,故於小說仍不詳。」展現魯迅企圖為中國小說史建立體系的決心。
書中其從第一篇〈史家對於小說之著錄及論述〉開篇,其後〈神話與傳說〉、〈漢書.藝文志所載小說〉……、〈清之俠義小說及公案〉至〈清末之譴責小說〉諸篇,極力廓清小說在文學史上獨特的思想演進意義。
在最末篇〈清末之譴責小說〉一篇,魯迅寫道:「光緒庚子(一九○○)後,譴責小說之出特盛……戊戌變政既不成,越二年即庚子歲而有義和團之變,群乃知政府不足與圖治,頓有掊擊之意矣。其在小說,則揭發伏藏,顯其弊惡,而於時政,嚴加糾彈,或更擴充,並及風俗。雖命意在於匡世,似與諷刺小說同倫,而辭氣浮露,筆無藏鋒……故別謂之譴責小說。」
魯迅在此篇中評論劉鶚的《老殘遊記》、李寶嘉的《官場現形記》、吳沃堯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及曾樸的《孽海花》,此後,此四書被譽為「晚清四大譴責小說」。
四書中,《孽海花》一書的寫作過程較為特殊,其一至六回起初為金天翮執筆,然而並未成書,至光緒三十年(一九○四年)曾樸為金天翮前六回加以修改,並以「四個月間寫成二十回」(註❶)。隔年,印刷出版時曾樸三十四歲,中國正處內憂外患之中。
曾樸在《孽海花》中大膽描述慈禧太后奪權玩法,不諱言清政府的腐敗,並在書中介紹顛覆俄國皇朝的虛無黨,將俄羅斯一位女烈士如何殺身成仁刻畫入微,顯然有鼓動國民起而效尤的企圖。
曾樸之子曾虛白,晚年在自傳中記述此事:「記得當年父親寫《孽海花》稿成之後,給他岳父沈公梅孫看到了,竟拍桌子面斥他說他自己不要命,可知要禍延九族的,立刻把書稿鎖在書桌抽屜裡不讓付印,事後父親仍暗囑母親偷出來複印了……《孽海花》出版後洛陽紙貴,不久就銷到十五版,約計超個十萬冊,其影響社會,激發革命浪潮的功效,當可代表晚清小說向歷史交賬而無愧了。」(註❷)
民國後,曾樸任江蘇省議員、江蘇沙田局會辦兼清理江蘇官產事宜,期間袁世凱預備稱帝,曾樸與陳其美、鈕永建、莊藴寬等人密謀討袁,曾樸則擔負籌款之責(同註❷)……
著名報人曾虛白在自傳中,以〈塑造我之為我的三柄鑿子〉為文,將「我的家鄉」、「我的家庭」、「我的父親」視為塑造「曾虛白」的三柄鑿子,並在文末寫道:「我有這樣一位父親,使我在思想上從小就深受感應而決定了指標,確認我們永遠應該保持著不滿現實,發憤革新……」。我想以曾虛白一生行誼看來,曾樸應是其中著力最深且最細緻的一柄。
註解:
❶《孽海花》一書,曾樸續寫,有三、四月寫成兩種說法,本文據《曾虛白自傳》(上集)之「曾氏父子事業學業對照表」。
❷出自曾虛白著《曾虛白自傳》(上集),聯經出版事業公司,民國七十七年三月初版,第十八、二十二、二十三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