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豐子愷.護生畫集
文/林少雯
天地別無勾當,只以生物為心;如此看來,天地全是一團生意,覆載萬物。人若愛惜物命,也是替天行道的善事。
──朱熹語.朱幼蘭書寫
天地之大,無與倫比,天地之心,該也是無與倫比,但理學家朱熹認為「天地別無勾當,只以生物為心」,可見朱熹是真正了解天意的儒學家。
其實儒、道、佛三家都信奉「上天有好生之德」這樣的理念,「天地之大德曰生」、「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這些儒家語,都是在講「天人合一」的觀念。
人和萬物均生於天地間,天地公平以待的最佳方法,就是全都不加干涉,且全都給予最好的待遇,任其自然生長且生生不息;故天地之道既博且厚,是無私的,是一種完美的德性。
天有好生之德,看待萬物不分高下一視平等,也一體愛護,讓萬物各有所長,各自綿延,且彼此融合一體。
人類的成長和學習過程,比一般動物時間來得長,因此人類的智慧較許多動物高些,身為萬物之靈的人類,若發揮智慧去思考,就能體仰天心,領悟天地有好生之德的心意,幫助天地一起來愛惜物命。人們若能做到這點,即是替天行道的善事,是最高的道德體現。
如此幅護生圖中,那棵斷枝的樹,人們若不去摧毀它,在天地的照顧下,來年傷口會癒合,生命會重現,痛苦會消失。這種天地運化是無形跡的,這就叫做「天功」。
天上列星不斷旋轉,日月輪流照臨大地,四時運行無誤,陰陽則能大化,風雨再來博施,令萬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養以成。天職既立,天功既成,形具而神生,好惡喜怒哀樂臧焉,是謂天情。
所以一句「天地好生」,看似簡單的四個字,其實包括多少天機天理,是人們所不知的。就像朱熹說的,人們只知天地一團生意的「覆載萬物」。世間凡夫俗子,不懂天之情,地之意,不要緊,只要能愛惜天地所創的物命,替天行道,即能成為天之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