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裏已知春信至,寒梅點綴瓊枝膩。香臉半開嬌旖旎,當庭際、玉人浴出新妝洗。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瓏地。共賞金尊沉綠蟻,莫辭醉,此花不與群花比。圖/River
文/惠馨
雪裏已知春信至,寒梅點綴瓊枝膩。香臉半開嬌旖旎,當庭際、玉人浴出新妝洗。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瓏地。共賞金尊沉綠蟻,莫辭醉,此花不與群花比。
時至冬季,正是踏雪尋梅好季節。中國詩詞中詠梅者不在少數,文人多喜借梅喻己,抒發情思。諸如王安石「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以梅花香之暗香,強調梅之清香與眾花異。又陸游「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強調梅花歷經一番風雪,最終雖墜落成泥,仍然保有清香,喻詞人自身的品格高尚,不與佞臣同流合汙的決心。然而,本闕詞以「月光」、「酒樽」、「寒梅」組成一幅不畏酷霜的梅花之景,烘托其人格堅毅與潔美素質,同時也襯托詞人生活的輕快,為詞人尚未出嫁(早年)之作。
上闕「雪裏已知春信至,寒梅點綴瓊枝膩。香臉半開嬌旖旎,當庭際、玉人浴出新妝洗。」以寒梅初綻入題,一枝寒梅點綴著皚皚白雪,除了驚奇感外,更點明時令,以「春信已至,冰雪尚存」表示「春意尚早」,因此興發踏雪尋梅的遊興。其次,細寫寒梅嫩枝覆雪懸冰,剔透潤澤之貌。並以「香臉」半開凸顯梅之清芳,含苞待放的模樣正是最妖嬈嬌艷的時刻,寥寥數語將「梅香」、「梅貌」、「梅韻」朗現無遺。風情萬種的初梅正如出浴新妝的美人,冰清玉潔。前者呈現「梅之嬌」,後者則強化「梅之潔」。
下闕「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瓏地。共賞金尊沉綠蟻,莫辭醉,此花不與群花比。」強調月下賞梅之情。大自然偏愛梅花,以「造化」二字點明梅花之特別,借月烘梅,並與白皚霜雪相互輝映,編織出雪梅共存的純淨世界。月光與雪地之間,一株搖曳的疏梅樹影橫斜,雖未直接頌梅,然讚歎與喜愛之心已然呈現。側面描述梅之美,故銀色的月光,金黃色的酒杯,淡綠色的酒,共構出空靈幽美的夜晚。詩意如同醉意,詞人正陶醉在一片酒香與花香之間,不可自拔。因此最終以「此花不與群花比」表明自己愛梅之因,也襯托出自己的志趣與心向──梅之「高潔剔透」、「傲然不群」正是自己的崇尚。
詠梅詩詞於古多見,然自李清照後轉出一層新意,以比喻、想像,擬人的方式,為梅花轉出形象與神態之美,最終形成移情,表面人喻花,實則花喻人,達到景中見情,情中含景的效果,這也是創作中最高境界「情景交融」。學習古人詩詞,同時也學習其創作的特殊性,現於文章更可見其獨具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