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一筆字佛教成語】(86)

文/星雲大師 |2017.12.04
1335觀看次
字級
佛經裡常將佛說法比喻為「獅(師)子吼」,圖為佛光祖庭宜興大覺寺。圖/普存
說話,是一種技巧,也是一種藝術,更是溝通人際往來的工具。古今中外對說話的重要性有不少至理名言,例如《論語》云:「一言以興邦,一言以喪邦。」西方諺云:「上天給人二目、二耳、一口,要人多看多聞而少說。」孫子亦言:「贈人以言,重於珠玉;傷人之言,甚於箭戟。」

佛教成語 86

作獅子吼善於說法
作賊心虛內心有愧
作繭自縛自招苦果
你死我活鬥爭激烈
冷灰爆豆用錯方法
冷言冷語譏刺嘲諷
冷若冰霜神情嚴肅
冷暖自知自我了解

說話的要領
文/星雲大師


說話,是一種技巧,也是一種藝術,更是溝通人際往來的工具。古今中外對說話的重要性有不少至理名言,例如《論語》云:「一言以興邦,一言以喪邦。」西方諺云:「上天給人二目、二耳、一口,要人多看多聞而少說。」孫子亦言:「贈人以言,重於珠玉;傷人之言,甚於箭戟。」因此說話要合乎身分,要恰到好處,更要適可而止,切勿因失言而取禍,更勿因多話而令人生厭,或因說虛妄之言而被人瞧不起,乃至因輕言而為人所辱。
說話的目的是要溝通彼此的思想、看法;說話可以估量一個人的人格、個性和知識。一個人對一件事的看法、觀點如何,在一番談話之後,幾乎可以表露無遺。因此,先思而後發言,可以減少說話的過失。
說話的重要,關係著一個人的前途和事業。一句讚美人的好話,可以使人心生歡喜,終身為其效命;一句傷透人心之言,可以使多年知己反目成仇,因此「口下留德」是做人很重要的修養。
說話時,態度要誠懇,語氣要和善,遣詞用字要婉轉,不可盛氣凌人。最好多說肯定句,少用疑問句,例如多說「當然」、「很好」、「沒問題」等令人樂意接受的話。尤其,平時應該學習說令人感動的話,不要說諷刺別人的話;應說令人歡喜的話,不要說令人難堪的話;應說令人起信的話,不要說令人喪氣的話;應說有益於人的話,不要說浪費別人時間的戲論。說話還要能皆大歡喜、面面俱到,要替別人留有餘地,千萬不可專橫武斷,強辭奪理,更不可攻訐他人的短處,誇耀自己的長處。
說話如同射箭,射出去的箭就收不回來了,因此平時要謹口慎言。佛教的十善業中,口業便占了四項,即: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如果說話斷人希望,也是殺生。
人是為了歡喜才到人間,所謂「良言一句三冬暖」,會說話的人,首先考慮到的是,一句話說出來,是為了傳達自己的意思,也是希望對方能歡喜接受,所以要學著說好話。會說好話的人,才能帶給對方歡喜,也才能成為一個受人歡迎的人。


──摘自《迷悟之間》第一冊 p.237




【成語典故】


●作獅子吼
佛經裡常將佛說法比喻為「獅(師)子吼」。在《大智度論》卷二十五中,列舉佛的「獅子吼」與一般獅子的吼聲有如下不同:獅子吼,眾獸驚恐害怕;佛師子吼,會消除驚恐。獅子吼,聲音粗惡,萬物不喜歡聽;佛師子吼,聲音柔軟,聽到的人不會覺得討厭,並且能感受到快樂。


《長阿含經》:「如來與大眾中廣說法時,自在無畏,故號師子。」


●作賊心虛
1.做壞事怕人察覺,內心不安。
2.意指雜用心。


翠巖上堂曰:「一夏與兄弟東語西話,看翠巖眉毛在麼?」師曰:「作賊人心虛。」(《五燈會元‧保福從展禪師》)


●作繭自縛
1.蠶吐絲作繭,將自己包裹於內。比喻人做事反使自己陷入困境。
2.意指眾生執著,妄自纏縛。


劉宋‧求那跋陀羅譯《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卷三:「此及餘凡愚眾生,自妄想相續。以此相續故,凡愚妄想如蠶作繭,以妄想絲自纏纏他,有無相續相計著。」


●冷言冷語
說話含有諷刺、譏笑的意味,又作「冷言熱語」。


明‧憨山德清〈示六如坤公〉:「日用中,搬柴運水,鋤田插禾,燒火煮飯,事事上覿面勘驗。尋常一言一句,冷言熱語,都是要弟子入證真如之門。」
(《夢遊集》卷八)


●冷暖自知
1.必須親自飲水,才能知曉水之冷熱。比喻凡事唯有親自體驗,才能得知其中甘苦。
2.意指證悟的境界,唯有心領神會,不能以言語表達,又作「冷熱自知」。


南朝梁‧菩提達摩《血脈論》:「道本圓成,不用脩證。道非聲色,微妙難見。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不可向人說也。」

以上【成語典故】部份轉引自「佛典妙供」網站http://www.sutrapearls.org/
謹在此感謝觀世心居士惠予提供參照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