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已分別三眼與三智的關係,若論一心具足三眼、三智,次第就不同了。如前所說,止就是觀,觀就是止,兩者無二無別。故,眼就是智,智就是眼。由眼來論見,由智來論知;知就是見,見就是知。
但佛眼是例外的。佛眼具足五眼,佛的智慧具足三種智;佛的智慧,猶如王三昧、一切三昧,都入佛眼中,如攝一切定的「首楞嚴定」。如:《大品般若經》云:「欲得道慧、道種慧、一切智、一切種智,當學般若。」
《金剛經》云:「如來有肉眼否?有!乃至佛具有五眼。」所謂肉眼,為肉身所具之眼,能見世間一切粗細的物質。天眼,為色界天人因修禪定所得之眼,此眼對遠近前後、內外晝夜上下悉皆能見。慧眼,為二乘人之眼,能識出真空無相;亦即能輕易洞察一切現象皆為空相、定相。法眼,即菩薩為救度一切眾生,能照見一切法門之眼。佛眼,即具足前述之四種眼作用之佛眼,此眼皆見到、知道,乃至無事不知、無事不聞;聞見互用,無所思惟,一切皆見。故經上說:「五眼具足成菩提,永與三界作父母。」
為何獨稱佛眼,具足三智?依佛眼來說,佛的智慧,觀照空理,如二乘人所見,名「一切智」。佛的智慧,觀照世間假合之相,如菩薩所見,名「道種智」。佛的智慧,觀照空理、俗諦理、中道諦理,皆如實見實相,名「一切種智」。故說三智一心中得,其他的一心三觀所成的三智,了知不可思議的三境,也是如此!
從止觀的體相中,說明第三項境界,依因緣可分為三種:
一、隨情說:隨順眾生的根機而說。如同盲人無法認識牛乳,凡夫愚蠢情執重,不知道三諦理,諸佛因大悲方便,而為眾生有所分別。
二、隨情智說:即隨自他意說。如同證入相似位的人,雖然獲得六根清淨,但還不能發真正的無漏智慧,見中道諦理,這是屬於情的部份。假使進入初住位後,能破無明惑,了了見佛性,雙照二諦理,方能稱為智。依此情智和合,即是隨自他意說。(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