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沃夏克一八四一年誕生於捷克首都布拉格近郊的一個貧窮家庭。他一生唯一正統的
音樂訓練來自布拉格風琴學校,以優異的成績畢業。他憑著對音樂的熱枕,在捷克臨時劇院樂隊工作。當時捷克的民族解放運動深刻地影響了他的思潮,讓他一生都懷著熱愛祖國的激情。
一八七三年,他的作品愛國主義頌詩大合唱《白山的子孫》,被著名的布拉格赫拉霍爾合唱團首演,獲得巨大的成功,為他帶來莫大的鼓勵。自此,他的其他作品如《第三交響曲》等都相繼獲得演出。他數度到英國指揮自己的作品也都廣受歡迎,其中一部首先由英國出版社出版的《第八交響曲》,甚至被命名為《英吉利交響曲》。英國康橋大學更在一八九一 年授予他音樂榮譽博士的學位,表達對他的最高崇敬。
德沃夏克的作品眾多,較令人矚目的包括九首交響曲、十一部歌劇、八首斯拉夫舞曲、標題性交響詩及序曲,以及各種樂器的室內小品等,幾乎所有的作品都可以讓人深刻地體會他對祖國無限的熱情。而他的音樂作品深受十九世紀古典樂派的影響,結構上堅固而扎實;旋律方面卻加入民族性強烈的民間音樂曲調,並非如傳統的古典音樂只單純地發揮技法,賣弄技巧。他的音樂作品沒有誇大華麗絢爛的裝飾色彩,卻擁有樸實真摯的感情。
德沃夏克曾應邀到美國紐約音樂學院教學,身在異鄉讓他更強烈地懷念自己的國土,在這種情況之下,他完成了《第九交響曲》,也就是至今依然在古典音樂界不容忽視的《自新世界交響曲》。這部作品共分為四個樂章,第一樂章為慢板的序奏曲,此樂章中的主題為中心旋律,在其後三個樂章相繼巧妙地出現,肩負著連貫全曲的責任。第二樂章為緩慢板,是整部交響曲中最著名的樂章,惆悵的氣氛中奏出濃烈的思鄉情懷,集優美愁苦淒涼於一身,讓人心為之牽動。第三樂章為詼諧曲,輕快而活潑的舞蹈節奏,與第二樂章成為強烈的對比。第四樂章以快板的奏鳴曲式為全曲作總結,作者對新世界的看法和對故鄉的情感相互交織,在這一樂章中得以盡情抒發。
一九○一年德沃夏克回到捷克擔任布拉格音樂學院的院長,積極培養及教育新一代的音樂家,直至一九○四年辭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