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鷹學習 飄浮與懸停:困惑的空中哲學家 文╱陳世一 |2017.10.15 語音朗讀 3934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從老鷹凝視的眼神中,我們看不到一絲退縮、恐懼。圖╱新自然主義提供 老鷹在空中轉彎或懸停的瞬間,常會以一種哲學家般深思的表情,銳利的眼神和深邃的瞳孔微微散發著一絲亮光,彷彿在透視世間生態崩壞的迷霧後悟出老鷹的生存之道般。圖╱新自然主義提供 老鷹在空中轉彎或懸停的瞬間,常會顯露出哲學家般深思的表情。圖╱新自然主義提供 文╱陳世一 老鷹在空中轉彎或懸停的瞬間,常會以一種哲學家般深思的表情,銳利的眼神和深邃的瞳孔微微散發著一絲亮光,彷彿在透視世間生態崩壞的迷霧後悟出老鷹的生存之道般。 理性主義的思想家笛卡爾說: I think therefor I am! (我思故我在!) 野性主義的哲學家老鷹說: I flight therefor I am! (我飛故我在!) 人類在生命歷程的轉折點,或長期追尋的歇腳處,也常像哲學家般遙望、凝視遠方,思考如何走下一步棋。 如果要選定點飛行的選手,紅隼是箇中高手,牠喜歡飛在空中仔細觀察牠的活動食物在哪裡。老鷹偶爾也會懸停,但時間都很短,大多是在轉彎的剎那,在空中頓了一下,睜大的雙眼凝視著這片曾經豐饒的大地,心裡不禁納悶的問:明明天空還是那麼大,土地也沒變小,為什麼我們的食物愈來愈少?同伴也愈來愈少呢? 那是不知多久以前的亙古記憶了,牠的祖先也曾飛翔在同樣的天空,也曾在盤旋轉彎時回眸一望,心想,美好的大地、豐足的食物,還有許多可以一起玩耍、共同覓食和棲息的家族成員們,這真是個美好的世界。 從老鷹凝視的眼神中,我們看不到一絲退縮、恐懼,面對生存、繁衍的壓力,即便環境日漸惡化,同樣要展現出奮力求生的堅毅精神。人不也是如此!在人生重要的轉捩點,許多人就會陷入像哲學家般的沉思。 海洋廣場臨港前的欄杆,提供一處適合人們遠眺、凝視和沉思的場所,許多人在這裡靜靜站著,手靠著欄杆,眼神深邃的望著前方,宛如哲學家般沉思著自己的未來、台灣的出路。 互留空間的生命之圓 老鷹總喜歡以飛行畫圓,以黑褐色的飛羽在天際揮灑出一道道美麗的圓弧,不但令人賞心悅目,也展現出特有的優雅韻味,像藝術家以大筆揮毫。無論是大尺度的環港繞行,小尺度的定點上空盤繞,圓心都指向港內的食物,食物就像具有致命吸引力的磁鐵,讓老鷹的雙翼繞著它旋轉。而抓到食物後的攀升,有時緩繞大圈,時而攀小圈到港邊南岸大樓的上空,也是繞著圈圈享用食物;即便是用餐空檔間的高空嬉戲,仍是切出層疊交錯的圓。港口和食物永遠是這群覓食老鷹延伸的圓心,就如同行星繞著恆星不停的轉動般。 老鷹為什麼要畫圓?無論是盤旋、滑翔或振翅飛行,圓都是保存體力、拉長在空中停留時間的最佳形態,在還沒有吃飽之前,有時,即便是老鷹筆直的飛掠而過,從較大的視野看,牠可能還是在畫一個圓,只是,圓的尺度超出我們的視界罷了。 天體的運行是圓,人造衛星的軌道是圓,輪胎是圓,籃球、足球、棒球是圓,而老鷹為了生存,一次又一次的在空中畫出生命之圓。 人類的圓經常是抽象的圓,圓心總是指向階段性的生命重心,而所有階段性的小圓,又都指向所謂人生圓滿的大圓。學生繞著學校、老師,學習不斷打轉;饕客始終繞著美食旋轉;政客盯著權力打轉;商人追著金錢繞圈圈,學者瞄準知識圓夢。所有的社會角色都繞著他們的目標,畫出各自彩虹般的夢幻之圓。 有的人自認畫得很圓滿,但有些人為了追求自我純粹的圓,而不斷和別人產生碰撞,結果反而使抽象的、內在的圓變得殘缺不全。 「事緩則圓」。人生舞台中的你進我退,我進你退,互相留空間給別人,不才是人間共舞的最高真諦嗎?外在的圓永遠只是表象,與其苛責自己畫得不夠圓,不如突破世間形式之圓的框框,追求內在包容、自足的生命之圓。 (摘自《鷹飛基隆:台灣最美的四季賞鷹秘境》,新自然主義出版) 作者簡介 陳世一 台北人,現居基隆。自然觀察者、文史工作者。長期從事台灣生態、文化記錄與寫作。20年前剛來基隆,每當中午騎車從愛一路穿越仁二路時,總在被東岸高架橋墩裱框的天空,看到老鷹在旭川河口空中翻身的景象,這畫面深深烙印在腦海裡,心想,有一天一定要好好認識牠們,直到二○○九年海洋廣場建成後,終於可以更靠近看和拍牠們了。 著有《九份之美》、《綠色旅行》、《尋找河流的生命力》、《基隆漁業史》等書。 前一篇文章 現代隱士 把自己弄丟 下一篇文章 民胞物與 企業主發揮人道精神 熱門新聞 01【何處不交朋友】可敬的朋友2025.05.05028 方法有效 對治胃食道逆流2025.05.0303【寓言故事】天宮保健官到人間2025.05.0404助緬重建 佛光山、佛光會、星洲基金會再捐物資 2025.05.0305【深頁凝視】《小書店大繪集》手繪匠心獨具的書空間2025.05.0406聯合國衛塞節慶典 佛光山與會2025.05.0807【營養專欄】這些奶,你喝對了嗎?2025.05.0308人間佛教學術工作坊 探索實踐路徑2025.05.0309尤英夫 40年公益軌跡不停歇2025.05.0310頻率對了就共鳴2025.05.05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寓言故事】天宮保健官到人間【投向媒體】避免更多受害者【畫中有話】具象化我的內心世界【一舉兩得】功利性步行【此情此景】茉莉花【愛與犧牲】犧牲的媽媽 愧疚的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