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人:林聰明 南華大學校長
為了拓展國際交流與國際化措施的推動,今年初由蔡英文總統正式宣示新南向政策,強調要加強經濟、教育與文化等交流。印度人口十三億兩千萬,自然而然應該是我國積極推動合作的重點。尤其是在過去數十年間歷經改革、教育水準進步頗多,平均國民所得逐漸提高,科技進步神速,特別是在宗教文化受到世界各國多加推崇,尤其它是佛教的發源地,各國信徒無不希望能夠前往朝聖,薰習佛教義理,以及仰瞻本師釋迦牟尼佛之解脫、悟道及傳道行徑。
印度在教育普及率已由一九四七年的百分之十二提升至二○一一年的百分之七十四,然而與他國比較仍然遜色不少,而且根據該國最高法院指出,教育體系無法達到教育人文素質之目標,必須立即改革。頗多學者指出,對於人文態度行為必須極力改革,才能符合社會的期望。今年二月筆者有幸應邀至印度理工大學勘部校區參與Human Value in Higher Education國際研討會,並分享我國推動生命教育之成果,發現該國所提之Human Values範疇由自我行為之規範,與人互動、家庭和睦、關係和諧、倫理之建立,地球環保之推動等,與我國生命教育的內容大致一致。
在印度該研討會上很多學者認為,在大學教育的養成中,生命教育的涵養更是人類發展中非常重要的一環,有幾所理工大學甚至強烈要求:所有學生大二起必須增加為期八天的生命教育講習。而工程科技類老師須參加為期三天的集中培訓,並請專家分享。一些學校由於教師理念一致,推動相當順利,效果不錯,值得我們學習。筆者相信,能由此扎根改變學生習性,對於扭轉社會風氣應有助益。
生命教育,在過去一直是南華大學推動的重點。學校不僅把生命教育列為中長程發展計畫的一環,也特別成立一個推動小組,分別由各部門予以分工合作協調推動。生命教育在推動上要能落實,除了正式課程須著力外,非正式課程或相關單位亦必須配合。南華大學在正式課程上把調心的正念靜坐、培養感恩心的成年禮、將倫理道德應用在專業上的專業倫理等系列課程列為必修課,再配合其他經典研讀,培養學子的心靈涵養。服務學習是必修課程,學校亦融入生命教育的活動予以實施,包括心靈彩繪、淨灘、淨地等等。非正式的課程,亦是重要的一環,包括課外活動、運動會、歌唱比賽、園遊會、啦啦舞、各項競賽、禮貌運動、宿舍各項比賽等等均涵蓋生命教育及三好運動: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的孕育與推廣。
環境的形塑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在校園上掛滿了提醒的標語,在定點上亦有建置省思的三好燈,定時播放三好歌,隨時告訴與提醒師生生命教育及三好運動的薰陶。學校也把生命教育的推動,當做敦親睦鄰的重要活動讓鄰近高中職、國中小亦能接受此方面的概念。經過數年的推動,根據調查發現學生在同理心的養成提高了八成,在情緒困擾上亦降低了六成。由於推動生命教育成效優良,南華大學連續三年獲得教育部評審為生命教育的典範特色大學。
佛光山文教事業體系長年在世界各地深耕三好教育,此次設立的地點是佛光山在印度德里的文教中心,多年來在推動華語教學、生命教育義工服務成績斐然。在現有基礎上再加上南華大學團隊的規畫、參與,相信很快就能夠成為台印交流的推動助力。此次於今年九月二十七日在印度設立生命教育中心之揭幕,特別要感謝教育部的資助與支持,生命教育中心除了將生命教育發揚至印度外,亦有助於促進及推動台印文化教育之交流合作,希望把這個駐點變成是一個台印合作的平台,成為政府推動台灣連結計畫的重要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