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百年筆陣
執筆人:林聰明
南華大學校長
執筆人:林聰明 南華大學校長
六月十五日立法院三讀通過《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明文規範台灣在二○五○年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將由二○○五年的二點四五億公噸降至一點二三億公噸,達二○○五年之百分之五十以下。表示政府為減緩地球暖化,承諾與世界接軌,進行相關之節能減碳措施。公布之後,代表歐盟的經濟辦事處官員表示歡迎支持,並且認為該法案是代表台灣提升對抗全球暖化努力的一項重要里程碑。
法案公布之後,一些企業人員表示過於嚴峻,然而根據筆者所知,此項目標相較於其他國家仍有一些距離。根據統計,我國目前每年人均排碳量為十一點三公噸,而世界平均值約為四點九公噸。聯合國呼籲,希望各國能於二○五○年時能降至人均排碳量為兩公噸。此項目標對我國而言,實在是一項巨大工程。為了對抗暖化,很多國家相繼訂定各種減碳目標,例如英國,在二○○八年通過《氣候變遷法》,以一九九○年為基準,將在二○二○年前減碳百分之三十四,二○五○年前減碳百分之八十。其他國家向聯合國提報減碳之資料列舉如下:
美國於二○二五年前,將減碳百分之二十八
歐盟於二○三○年前,將減碳百分之四十
瑞士於二○三○年前,將減碳百分之五十
挪威於二○三○年前,將減碳百分之四十
墨西哥於二○三○年前,將減碳百分之二十五
各國均大規模推動綠色環保相關措施。此外,今年十二月將在巴黎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二十一次締約國會議」將通過一個對所有締約國有法律效力的國際協定。如果我國未能予以配合,恐怕未來在經濟貿易或其他重要國際往來措施,將會受到嚴重制裁或衝擊。
以上數據已可顯示,低碳生活、低碳經濟一定是未來趨勢。政府一定會依法訂定相關排放標準,要求全民遵守。因此民眾行為模式的改變勢必要逐漸形成。建議日常生活多予以配合如下措施:
(一)多騎腳踏車,少開車。開車每公里,其衍生的碳排量為零點二五公斤,比騎車約增加四倍以上的碳排量。
(二)多節約用電,選擇省電電器,例如開冷氣一小時將耗掉零點六二一公斤的碳排放量,須種植十九棵樹才能吸收其碳排量。
(三)多吃蔬菜,少吃肉或不吃肉。一公斤的牛肉,其可衍生三十六點四公斤的二氧化碳,必須種植一千一百一十顆的樹,才能吸收。多吃蔬果既環保又健康。
(四)多做資源回收,少消費。
(五)多種樹及使用有機農業。
(六)使用及開發永續能源。
一個人如由普通肉食改吃一般蔬食,每人每天至少可以節省一點八二公斤之碳排放量,如果全台灣同胞每周有一天採取蔬食,一年可節省兩百一十七萬公噸之碳排放量。蔬食可以讓情緒更平穩,又可以平衡健康。在全球暖化嚴重的今天,不失為全民響應對抗暖化的一大措施。
地球,能永續發展嗎?這個議題已是全球各國必須要嚴肅面對的複雜問題。地球環境的惡化,除了各國政府施政措施必須全力推動外,地球公民人人有責。每一個人都有責任,自我要求,積極參與,例如多做資源回收、少消費、節約能源、多種樹、多推廣有機農業等等,在種種節能減碳的可行方案中,最簡便、有效且快速的措施,即是逐步改變飲食習慣,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肉。期許全體國民由每周一天蔬食開始,全面響應,讓地球暖化問題逐步減緩,讓每個人身體更健康、心靈更快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