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人:林聰明
南華大學校長
執筆人:林聰明
南華大學校長
近日多家媒體相繼報導大學生素質下滑的問題,這些現象的確令人憂心,此些問題在國內少子化影響力逐漸擴大的趨勢下,將會愈來愈嚴重。
由於生源的短缺,私立學校為了生存,彼此為招生而激烈的短兵相接,因為每招到一名新生,學雜費一年即有約十萬元收入,以多招一百名學生來算,一年即有一千萬元,以大學就讀四年計算,即有四千萬元的收入,對學校的營運影響頗大;有些學校甚至祭出「分配每位老師招生人數責任額,視達成率為敘薪、調薪的參考指標」手段;但當學生入學後,有些學校為了節省成本,就會減少一些該編列的經費,致使學生的學習品質、生活品質低落;尤有甚者,學校會指示老師不得有當掉學生的情事,以免影響學校收入;另外,由於生源減少,大學變成「學生方市場」,如果學校要求稍嚴,就威脅要轉學;如果老師要求較嚴謹,學生又會利用填寫教學評量問卷時非理性的予以低分考評,造成「教師教學不力」的評量結果,教育當局若不重視這些問題、事先因應,國內的教育品質勢必難保。
據估計,一○五學年度大學入學生源會減少約兩萬六千人,一○六學年度將再降兩萬五千人,短短兩年就減少五萬餘人,若依往年每年入學新生約二十五萬人為基準,後年即減少達五分之一的生源,以中等規模的大學一年招收一千名新生計算,將近有五十所學校招不到新生,這不僅影響學校生存、教職員生計,後續的產業人力供應短缺、企業營運產生困境、整體經濟受創、社會動盪不安等問題,將如同被推倒的骨牌般接踵衝擊而來。
筆者以多年的經驗,認為辦學品質的提升及品牌的塑造,仍可以克服少子化的衝擊;前台塑公司王永慶董事長曾經鼓勵下屬要有「在冬天賣冰淇淋」的膽識與雄心,時時思考突破困境的方法。辦學績效有好口碑,即使整體入學人數減少,學校仍會受學生青睞,招生就不會有困難;當然政府亦必須鬆綁相關法令,讓私立學校有較大的彈性以因應多變的環境。
少子化極易衝擊學校的教學品質,如學生誤認學校需要他們才能存活時,就可能非理性的試圖去違越許多校務運作規範。此外,老師亦不敢為維持學生素質而嚴格要求,只好放任學生自貶學識能力、競爭力,學校辦學品質、學生素質勢將日益低落且形成惡性循環。
為防止類似問題發生,大學必須做好品質管控,如訂定上課參與情形、課程吸收程度考核等措施。許多國外大學甚至針對某些學門、類科,訂定會考、檢定等等,學生須通過才能畢業,未通過者須補考、重修,藉此機制以確保學生素質;以南華大學為例,一○三年六月曾將百餘名學習意願低落的同學予以退學,這種堅持維持辦學品質的做法獲得相當多的家長及社會認同,當年新生註冊率大幅提高到約百分之九十五,新生入學成績平均提升三成,成為全國進步最多的大學。
青少年是未來國家的棟梁,少子化所可能衍生的後續衝擊,遠比當下學校生源不足困境的影響更令人憂心,學生的素質如何,關係到國家、社會的未來,期許每位教育工作者為少子化浪潮的來臨而更嚴肅以對、更勇於擔待教育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