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強徵6萬多名盟軍戰俘和30多萬名東南亞勞工在泰國北碧府修築長約415公里的泰緬鐵路,10萬餘人在修建過程中喪生。桂河大橋是最著名的一段,泰國在二戰後將其開發為紀念性景點。圖/新華社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15日是二戰終戰80周年,日本首相石破茂上午在東京日本武道館全國戰歿者追悼儀式致詞時表明,「絕不重演戰爭的慘禍,不能重蹈覆轍,現在須再度將對那場戰爭的反省與教訓銘記於心」。
石破茂在致詞中雖未直接提到二戰結束前日本對亞洲各國的加害責任,但「反省」一詞是日相相隔13年再度使用,上次已是2012年的民主黨籍首相野田佳彥,野田也是目前日本最大在野黨立憲民主黨代表(黨魁)。
在2022年7月遇刺身亡的安倍晉三於2012年12月重返執政後,包含他和先後繼任自民黨籍首相的菅義偉及岸田文雄,均未在每年日本「終戰日」談話中用「反省」一詞。
王毅:日企圖美化侵略行為
另外,自民黨籍農林水產大臣小泉進次郎,當日赴東京的靖國神社參拜,是石破茂內閣參拜的第一人。外界預料同黨的石破不會參拜,只以該黨總裁(黨魁)名義,自費供奉玉串料(祭祀費)。該黨前經濟安保擔當大臣高市早苗當天也前往參拜。
親石破的該黨幹事長森山裕14日就前往參拜,是以眾議員身分自費供奉玉串料。
同日,中國大陸外交部長王毅在瀾湄合作外長會後重申歷史立場,指當年日本軍國主義發動侵略戰爭,造成中國及亞洲各國深重災難,日本人民亦深受其害。
王毅強調,《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等國際文件明確日本戰爭責任,要求日本歸還從中國竊取的領土,包括台灣。他表示,這些文件構成戰後國際秩序的重要基礎,「不容挑戰」。他批評,日本部分勢力仍試圖美化、否認侵略行為,甚至為戰犯翻案,這是對聯合國憲章與國際秩序的挑戰,也是對人類良知與戰勝國人民的挑戰。
韓光復節 李在明籲日正視歷史
同時,大陸外交部也發布王毅與柬埔寨、泰國外長的會談共識,包括促進柬泰接觸、落實停火共識、中方支持東盟團結,並願提供掃雷等協助。
15日也是南北韓擺脫日本殖民統治的「光復節」80周年,南韓總統李在明當天上午發表約25分鐘談話。他表示,將透過務實外交及穿梭外交與日方保持坦誠交流,共同探索具前瞻性的雙贏合作之路,並敦促日本政府正視過去令人悲痛惋惜的歷史,致力不損害日韓互信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