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人:林聰明 南華大學校長
執筆人:林聰明 南華大學校長
最近教育部公布了大學各校各科系所的註冊率,報章雜誌相繼報導,形成了各界口耳相傳的討論話題。尤其是今年全校註冊率低於七成的就有二十六校,在全國三千多個系科裡面,註冊率低於三成亦有六十七系。就連龍頭台大,其八成系所亦均有缺額。
根據政府統計,全國出生人數,由民國七十年之四十一點四萬人降至九十八年之十九點一萬,出生率由百分之二點三降至百分之零點八三。爾後幾年,也是只在十九萬上下。
甚至專家估計至民國一一三年只剩下十七點一萬人左右。少子化情形在幼稚園、中小學已是衝擊不小,併校、減班、退場已在各地發酵,只是各界對其關注較小。
明年(二○一六),新生人數碰到民國八十七年(一九九八年)出生人口突然銳減二點六萬人,隔年(民國八十八年)再減少二點五萬人,連續兩年的衝擊,對大學經營而言,將面臨前所未有之嚴重衝擊,因為這些小孩,即將報考大學。
在二○一六、二○一七的短短兩年內將缺少五萬名考生,如以每校每年招收一千名計算,將有五十所大學受到衝擊。
此種情形在往後的十年計算,幾乎約有至少三分之一的私立學校會受到嚴重的影響。目前各界面臨此種少子化海嘯,均以退場、整併、轉型輔導,當作問題解決的方式處理。然而它只是短期治標方式而已,如不嚴肅面對,對台灣各方面的影響,不能低估。
目前大專院校專任老師約五萬人,如加上兼任老師四點五萬人,合計約九點五萬人。至民國一一三年,估計平均每年約有兩千名專任老師及一千六百名兼任老師受到波及。
再以勞動人口估計,大學生的減少,代表社會勞動力供給的下降,相對影響到支撐政府總稅收的稅基減少。加上老年化的影響,社會福利成本的增加,目前政府稅收已嚴重失衡,已有近三千億的缺口需要靠舉債因應,估計政府未來財政勢必更加嚴峻。而且如果未來企業長期無法雇用所需人力,又會影響外移,若果如此,少子化單靠整併、退場,已無法解決所帶來之問題。
筆者建議針對此項議題至少需有如下措施必須儘速處理:
一、取消規定,允許各校擴大生源,如招收陸生、僑生、外籍生等。
根據「外國學生來台就學辦法」第五條規定,大專院校招收外國學生以當學年度招生名額外加百分之十為限。
各校因應少子化之衝擊,均努力不懈前往海外招收學生,而教育部亦積極舉辦各項海外教育展,並鼓勵各校擴大對外招收海外學生,然而在辦法上又有數量限制,對於各校努力耕耘之際,實係一大妨礙,幾年前的限制有其客觀背景之引導,然而現在情勢已變更,實不宜設限,而且已有住宿等要求規範。
二、鬆綁私立學校法之相關規定,允許私立學校可以處理部分產權校產。
根據目前規定,學校解散清算,必須把財產捐給當地政府,或者轉型成為文教福利基金會,繼續做其他社會福利相關事情。少子化不是只有台灣,南韓、日本等均有經驗,他們均修改相關法規,予以解套,否則各校無法主動面對因應,而把燙手山芋丟給政府。
三、研擬暫行條例,提撥基金,協助處理。
九二一大地震時,各界受災嚴重,有些法令規定又影響緊急推動之進行。當時政府提出一特別的暫行條例,排除法令規定限制,予以協助。政府可以仿效該項辦法,予以解套。在此一段時間,不受相關法令限制。此外可以提撥一「重建教育基金」協助各受到影響教師之安置或轉業,校產之處理等。
四、鼓勵公立大學自主管理。
少子化影響到的不只是私立大學,公立大學亦不能倖免。為了提高競爭力,公立大學有逐漸授權自主管理的必要性,目前就以筆者所知,越南已有五所國立大學獲得當地中央政府部分自主或全部自主授權。其自主部分有人事、財務、採購或其他。
就以東德堂大學為例,在短短建校十八年間,在政府授權自主下,其績效已逼上河內或胡志明國立大學。
五、擴大設置獎助學金,吸引優良外籍學生來台就學並就業。
以新加坡為例,其人力資源不足,生源亦有限,為吸引國外留學生前來就讀與就業,特別設立高額獎助學金,並鼓勵留下就業,以解決人力資源供需問題,建議我國政府能予參採。
少子化的衝擊影響層面既深且遠,不能等閒視之,願以拋磚引玉方式提出建言,提供決策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