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在屋簷下的母女,看似相互照應著,但真正的交集並不多。圖/法遠
文/呂慧齡
同在屋簷下的母女,看似相互照應著,但真正的交集並不多。
當情緣如風中的飛絮遠揚、如水中的浮萍錯過時,追悔只是個無法原諒自己的包袱,不但來不及挽回,而且甚麼也無法把握。
以前,走進巷子,遠遠的,就可以見到客廳立燈溫馨的招呼,那是母親睡前特意為她開的;而現在是靠定時器自動點亮,因為她不想在踏入家門時,迎面的是一片悽涼的黑幕。
原本,家中的冰箱打開就有切好的各式水果;床上放著洗淨摺疊好的衣物;冬天隨時都有熱水暖心,夏日總有冷水解渴;家裡總是窗明几淨一塵不染的。她像個抽到特獎的幸運旅客,免費享受飯店式的服務,倍受母親呵護的么女,現在只能一切自己來了。
以往,她會將特別網購的小點心放在冰箱,讓母親一打開冰箱就有驚喜的感覺。由於彼此生活作息的差異,雖然沒看到母親嚐鮮的模樣,但是,回家時會看到餐桌上放著「好吃,一定很貴喔!不要亂花錢。」的小字條,讓她覺得和母親有著溫馨的交集,也是她唯一能夠回饋母親呵護的小禮物。之後,小點心也靜靜的在冰箱的角落受冷落著。
清明紛飛的春雨,正如思母的綿綿眷戀,在熹微的晨光中,更令人感傷惆悵,只因無緣再彌補對母親的虧欠。
慟哭敘說著,她竟然在母親最脆弱時,喝斥生氣著。
夜歸的她,經過母親的房間,半掩的木門露著微光,總會轉頭探一下,雖然看不到甚麼。習慣性的動作,是告訴自己並不孤單。
「唉唷!跟妳講過多少次了,叫妳不要殺魚,喜歡吃魚,叫魚販幫忙處理就好了。把廚房弄得髒兮兮的,又不清理乾淨。」那陣子,回到家,看到流理台及牆壁白色磁磚的紅褐色斑點及閃閃銀光噴得到處都是,不禁抓狂。拚命的刷洗聲、劃破寧靜的高調埋怨聲,掩蓋了房裡傳來母親微弱的回應:「我沒有殺魚啊!」「我有擦啊!」
打開冰箱,看著整袋的梨子:「媽!妳又忘記削水果了!」;衣物散落臥舖,境亂令人心更亂,悻悻然的盥洗就寢。
日復一日,工作壓力的疲憊,讓她忽視常規的生活為何變了調。
老二接到母親氣弱游絲的電話陪同看檢驗報告,在醫院大廳等候許久,竟然認不出眼前瘦小的婦人,是自己的母親。多久沒探望母親了?母親的身子一向硬朗啊!號稱寒流來襲時,公園裡唯一穿短袖運動的勇者啊!
老二發抖哽咽地回報家人,醫師解釋,癌腫瘤已啃蝕數根肋骨,造成母親形影佝僂難伸、喘息窒礙,長期吐血造成嚴重貧血,命在旦夕……
早年喪夫,母親不得不堅強;體諒兒女的忙碌,母親總是獨立自處,從不訴苦也不面露難色。
子女們以為母親能自在生活就好,不但忘卻了晨昏定省,久久的一通問候也成了罕聞。母親無私無悔的奉獻讓子女們功成名就,默默地、慈悲包容地獨守廳堂,倚門遙望兒孫滿堂的天倫。
每次想到,居然讓恩澤浩大的母親仰首無言的獨自面對病痛的摧殘,艱辛地往返醫院就診,子女們莫不揪心自責著。
汗顏的吐露不堪回首的拼湊記憶,只為了喚醒身旁的人,當初如果多一分留意、關懷,現在的遺憾或許會淡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