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春 我不是書家 東抹西塗迫半生 文/袁世珮 |2017.09.14 語音朗讀 2397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張大春喜寫書法但強調不是書家。圖/陳立凱 寫字,已是張大春日常生活。圖/陳立凱 架著寫的「懸書」,是因應實際需求而生。圖/陳立凱 文/袁世珮 「先聲明,我不是書家,是朋友看得起我。」給人張狂印象的張大春,3度強調「我不是書家」。這是對真正書法家、書法藝術的尊重。 但字擺在那裡,自有識貨人。好友邀他替安仁古鎮一所小學校寫對聯與匾額,在仿民國式樣小院裡掛上他的字,「先生客廳」、「學童課堂」和「雜誌展館」平淡的名稱以書法一寫,多了韻味。 落筆前該有的儀式準備好,摺紙、攤平,從包裡拿出一捲筆,這是隨身都帶著的,顯然練字是經年累月的習慣,但張大春偏要說:「這樣可以固定包包的底座。」 選支適用的筆,反正都順手、也都不是名筆,「善書者不擇筆,我不是書家,沒有那麼多講究。」用墨汁而非花功夫磨墨,自然也不求徽墨、端硯、湖州筆、天成紙,「我不到那個境界。」 下筆前再奉送一個故事。他的企業家好友重金請來書法老師,學了兩個月都在「練習呼吸」。朋友反問他都不練呼吸?他說:「我已經練了50幾年的呼吸。」又一個從心、不講究。 寫的是行草,一揮而就,很快。其實他近期多寫小楷,一般認為寫小楷可以磨脾氣,他笑說:「很難,因為我脾氣還是不好。」但他也認為這些修養、練呼吸、練氣,不見得沒道理,「功夫到哪裡、練出什麼結果,那是別人看到的。別給自己添加這種神話。」 睡前讀帖 練字多則800字 張大春順手拈來詩人龔定盦的詩:「東抹西塗迫半生,中年何故避聲名?才流百輩無餐飯,忽動慈悲不與爭。」是自己的心情嗎?他點頭:「偶爾會突然驕傲一下。」 這種「驕傲」也許來自並非速成的底子。張大春認真寫了約20年,小時候臨的帖是柳公權「玄秘塔」和「皇英曲」,大學挑字帖時想省事續寫柳公權,被書法老師指定寫褚遂良,一個學期後,再被指定寫「張猛龍碑」和「張黑女碑」。 張大春說,這兩個碑對他很有幫助,從碑文裡一個字一個字去體會轉筆、藏鋒,和寫褚遂良完全不同,之後他就養成「讀帖」的習慣,只要有機會,至今每天睡前一定讀帖,看一個字的筆畫,然後兩個字、三個字、一整行,慢慢擴充。 張大春不完全認同「書法是抽象藝術」的說法,他認為中國書法涉及了好幾個心智活動,首先,字是有意義的;其次,個別的筆畫是有筆法的;不論哪種書法、單字或成行,有美學上平衡、均勻、對稱的講究,尤其楷書講究結密,字裡一定有一個恆長的重心,字才能站住。 有理論也要有實練,他不一定每天寫,如今大概每天少則200至300字、多則700到800字,「寫到爛熟容易油滑,所以說『熟後生』,就是寫熟之後,要想辦法在筆法的體會、筆意的揣摩上,要生澀質樸一點,不要那麼順理成章。」 董陽孜 不可撼動的偶像 張大春的姑父歐陽中石是大陸有名的書法家,他去北京一定上門請益,從筆法、美學,聊到更抽象的「為什麼寫字」這種主題。姑父之外,他也推崇廖雲宏、吳國豪、杜忠誥、薛平南、董陽孜,「他們有扎實的功底,他們的字是跟著整個書法傳統密切相關。」 張大春說:「董老師的作品沒有看不到來歷的,有時候看到這是顏體字、有時候會看到更複雜的變化,甚至脫出傳統二王的書法美學。董老師一直是我心中不可撼動的偶像。」 張大春分析,在王羲之、王獻之這「二王」之後,曾有許多人想自立面目,如康有為、葉公綽,「能自立面目、又能成就一家美學的,只有于右任,他基本上是把標準草書的法度建立起來,在書法教育上是位偉人。」 在書市不景氣的當代,也許賣字比稿費高?「應該這樣說,是有人對我的字有興趣,願意花錢。」但他又笑說:「這只是謠傳。」倒承認這一年間,的確有不同的單位來接觸。 而朋友求字,他解讀是「朋友看得起我」。楊照的「青田藝集」,他寫了;朋友開飯館,他寫了,「千萬別說是求字,是我求他們掛我的字。」張大春也招認,曾有位好友收到他寫的春聯,回應說:「過兩年等你字好一點時,你會贖回去的。」 寫春聯 年底大事也是儀式 張大春寫春聯是每年年底的大事。早在高中畢業時,張爸爸就鼓勵他負責家裡的春聯,上大學後,包辦了大樓的大門。 現在他從冬至寫到小年夜,平均要寫300多副到400副,有一年還寫了600副,「常常寫到凍手,要搓手再寫。但這對我來說也像是一個儀式。」還不是「天增歲月、春滿乾坤」這樣交差,盡量做到內容量身訂製。 現在經紀他書法作品的「松蔭裡」藝廊,負責人潘敦就是在上海看到他寫給朋友的春聯,才循線找過來,兩人除了經紀合作,還常鬥嘴、鬥文、鬥酒。 行草懸書 揮灑自如 撐著寫,叫「懸書」,不是張大春自創獨門功夫,他看過姑父歐陽中石這樣寫過,據說可溯及明末清初書法家王鐸。 在他,則是需求使然,沒有合適桌子時的權宜方法。有時人在外面,有時也只能靠懸書。 張大春說,正楷、篆書或隸書,因為筆畫不能有太多波盪,不適合懸書,行草就比較灑得開,在稍微的波盪裡看出筆觸的變化。一般在桌面上寫是講究提按與筆毫的深淺,懸書是化提按為橫掃,也就是說過去保持正鋒或中鋒的傳統習慣要改,沒有什麼特別的難度,就是要留心一點。 欠奉的書法教育 「上位者都還在『自自冉冉』,誰會提倡書法教育?」張大春點破當今書法教育的問題,但他認為主因不全然是「去中國化」。老東西,不論是詩、書、畫、經史子集,都有門檻,「你願不願意跨越這個門檻,要看動力,而多半的動力來自於能不能賺錢。」還沒有一個產業能示範這些事情足以謀生。 再來,他認為是對文化沒有基本的敬意,「因為你對全面的文化沒有敬意,才會對中國文化沒有敬意。結果是吃飽、喝足、有床睡,就夠了。」 他不無火氣:「當人像動物一樣活著,當然不需要文化。」遑論書法這個老東西了。 前一篇文章 講故事精采絕倫的史蒂芬金 下一篇文章 計程車司機代表南韓搶攻奧斯卡 熱門新聞 01退休之後2025.05.0102【人間氣象】 致青春未遂2025.05.0203【何處不交朋友】可敬的朋友2025.05.0504新馬寺慶佛誕 2萬人誓行三好2025.05.01058 方法有效 對治胃食道逆流2025.05.0306歐洲佛教聯盟會議 維也納佛光山召開2025.05.0207世界密碼日 守護數位資產2025.05.0108助緬重建 佛光山、佛光會、星洲基金會再捐物資 2025.05.0309【悅讀人生】柏林大合唱 千人齊祈福2025.05.0210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有情與心識—談迷說悟 4-32025.05.01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父親》 走進失智者腦中 宛如懸疑片守著信念 成為他人的希望 《竊聽風暴》天水圍裡畫出黃金時代 許鞍華《好好拍電影》 作者其他文章商業空間設計 宋毅融入時尚美學吳書原設計景觀 融入新荒野美學張清芳唱出從容豁達 歌壇東方不敗廣告人龔大中 用創意與社會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