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顯影】後山有愛天光射進心靈 文/黃長春 |2017.09.12 語音朗讀 2894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後山傳愛(局部).李賢文2016作品。圖/李賢文.雄獅美術 〈復活〉.李賢文2016作品。圖/李賢文.雄獅美術 李賢文(左)與林永發坐船環繞綠島寫生。圖/李賢文.雄獅美術 文/黃長春 乍見李賢文先生的〈後山傳愛〉與〈復活〉水墨創作,我很震撼,有大夢初醒、靈魂上揚的激動感受。不論在內容上或形式上,都可見畫家費盡心血,以及洞見生命實相的誠摯分享。兩幅畫作是實地走訪出來的,具精神上的寫實,訴盡了他對台東的自然有愛,以及人間有情的真實感動。 在擔任台東大學駐校藝術家期間,李先生受人文學院院長林永發教授很大的支持與協助,不論上山下海,都有這位當地好友的安排與陪伴。林院長曾感性地說:「賢文老師在台東的許多創作,我都有實際參與。他的心靈與台東山海的土地自然而然地相融在一起,也因為如此的創作經驗,他的每一幅水墨畫都有特別的生命意義及敘述故事。」 他還說:「賢文老師的繪畫,就像一道天光射進心靈,折射出藝術至真、至善與至美的本質。」或許是因為林教授本人也是水墨創作者,才會如此英雄惜英雄,道出了藝術創作的真諦。 「大自然是我的救贖。」李先生這麼說。的確,有照顧過嬰幼兒的人都知道,嬰幼兒久待室內會哭鬧不已,若帶至戶外走走,他們會安定;若走向山林,領受溫暖的陽光與新鮮空氣,他們還會開懷大笑。可見趨向光源是人的天性,而繪畫的目的,就在回復嬰兒般的無染狀態,是返璞歸真、妄盡還源。 李先生以彩墨的點畫渲染,成功營造西方油畫在於光影上的細膩變化,並賦予東方禪修的明淨敞亮與清新雋永,既中西合璧,又超越文化地直指人心。他在初中時,最早學的是油畫,並曾四次入選省展,因而奠定寫生創作的興趣。 油畫源起盛行於文藝復興十四世紀的法蘭德斯(今比利時北部,及其鄰近法國與荷蘭部分地區),是最能表達自然中的天光雲影及波光瀲灩。巴洛克時期,藝術家以超凡入聖的光影,來激起觀者對宗教及日常生活的情感,例如卡拉瓦喬的強烈亮光,猶如當頭棒喝,敲醒世人脫離黑暗的罪惡;林布蘭的神聖光影,觀照出人心應有的慈悲面容,既莊嚴又神祕;而維梅爾的柔光,多從窗外緩緩洩進,榮耀了〈倒牛奶的女僕〉的勤勞美德,以及〈讀信的藍衣少婦〉的端雅賢淑。 十九世紀,印象派走出戶外,描繪大自然光影的瞬間幻化與真實。曾經我一度以為莫內所繪的光影僅是視覺性的,但在看了他的〈鳶尾花〉的真跡之後,感受到他所繪的花草與天空,充滿了聖靈的生氣勃勃與旺盛活力。莫內以仰視的角度,描繪朵朵花兒的向上讚頌,傾訴了小花的謙卑以及陽光的偉大。 關於西洋美術史,李先生是熟悉的。一九七四年,《雄獅美術》創刊三年後,他為充實自己的見識,偕妻子到歐洲——西洋美術的發源地,遊學與旅行兩年。他的妻子王秋香說:「李先生從年輕時就很精進。我陪著他走訪各大美術館,欣賞西洋名作,也至這些名家的工作室,領受他們在藝術創作的生命熱情與卓越貢獻。」回國之後,他們就著手企畫、出版《西洋美術辭典》。 〈復活〉一作最成功之處,就在於以彩墨成功表達出「基督是真光」的西方題材。它既有油彩似的閃爍光影,也有水墨的含蓄氣質。這幅畫取材於台東公東高工教堂祭壇後方的鐵雕〈基督復活〉,李先生表示,當他看到上方天窗所射進的陽光,傾瀉在這座鐵雕時,心潮澎湃、情緒激動,似乎有一道真光,照進了他的心海裡,使他看見生命的實相,激發了創作靈感。 畫作中,基督凌空於灰藍的太平洋上,金色陽光大片灑下,滿溢著「基督復活」的榮光。如此文學性的表達,令人聯想起泰戈爾在《漂鳥集》說:「昨夜暴風雨,偕同金色和平,加冕了今日清晨。」在《聖經》中,基督的五傷——雙手、雙足及肋旁的釘痕,象徵在十字架上的流血犧牲,是激烈衝突又和諧平安,意謂著一旦跨越死亡的黑暗,復活的榮光便即時臨在。 是的!生命必須透過相當的付出與奉獻,才能真正有所獲得。畫中,基督的肋骨狀似天父的雙手,將他舉揚升天。他張開雙手,祈禱讚頌天父的同時,亦是救贖人靈脫離苦海的開始;瞻仰這幅畫,心靈會獲真光照耀,而明淨清曠。 李先生是位佛教徒,在繪畫、文學及思想上,有顆開放的心,他的創作是多元有機。他在《後山有愛——臺東圖文創作》一書中說: 「走訪東海岸,遍歷山海,最使我難以忘懷的是,那隱藏在荒野山區,僻陋村落裡,一座又一座微小卻昂然樹立的教堂,點燃出早期西方教會在台灣僻鄉的不滅之愛以及後山傳奇。隸屬於瑞士白冷會的東河天主堂,就是其中之一。一九六四年來自瑞士的蘇德豐神父(一九二九~一九八九)為當時新建的東河天主堂繪製了耶穌復活的壁畫,以對開的形式,畫在祭壇背面的主壁上。右圖畫耶穌跪地向象徵上帝的太陽合十禱告;左圖則是耶穌正面直立,雙掌雙足,流出鮮紅血液,宣告復活。 當我仰望這件色彩活潑,造型現代的作品,內心更為感動的卻是故事之外,背後創作者澎湃的才華與異域傳教的人生。為了表達對蘇神父以及許許多多,遠渡重洋來台宣教服務的神職人士之敬意,遂創作〈後山傳愛〉一畫。我以台東海岸,日出海面為背景,將東河天主堂壁畫,鑲嵌在初昇旭日的兩端。兩幅壁畫,左右合拱,仿如聖頁開啟,天降福音。畫中之日與景中之日,此時合圍成一圓,自然之輝與人性之光,同臻聖境。」 李先生的彩墨猶如一道彩虹,「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由繽紛七彩所共融成的一道聖潔之光!既是多元,更是一體。 參考書目: 張心龍著,《西洋美術史之旅》,雄獅美術,一九九九年出版。 前一篇文章 【名人行誼】嗓子啞了之後 下一篇文章 【古物幽思】阿嬤的火籠 熱門新聞 01【何處不交朋友】可敬的朋友2025.05.0502【國學探究】 人相忘乎道術:《莊子》論「忘」的生命智慧2025.05.0603聯合國衛塞節慶典 佛光山與會2025.05.0804頻率對了就共鳴2025.05.0505長期運動協調身心 能增深層睡眠時間2025.05.0606桑椹養顏抗衰老 母親節蛋糕好選擇2025.05.0607量子糾纏與量子技術2025.05.0608【考考你的智力】2025.05.0509小粒子 大未來2025.05.0610國家祈禱日 美國洛城跨宗教共祈和平2025.05.05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光影紀事】 北門家政女學校之裁縫課 【時光隧道】 新芳春茶行:大稻埕飄茶香【走進大西南】 瀕臨失傳的東巴銅筆【行舟.運河──中國大運河博物館沉浸式舟楫文化展】 千年水上之路【古典時節】古來才女命多舛【大江南北】鐵灶山石刻與法藏寺 作者其他文章觀「室閒茶味清── 盧廷清茶掛書藝展」疫情下,李賢文24節氣的創作【藝之至】 石守謙藝術的純粹與超越【藝之至】 石守謙藝術形式最關鍵【藝之至】 李欽賢百年舊驛在地色彩【藝之至】 李欽賢從美術史認識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