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社會觀察 每天450萬人次 全面進入高鐵社會 文╱記者樊曦、毛鑫、齊中熙 |2017.09.09 語音朗讀 2460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合福高鐵由福州始發的列車,乘務員準備進入車廂。圖╱新華社 由昆明開往貴陽的列車經過貴州省安順市境內的水桶木寨特大橋。圖╱新華社 鄭州東站附近一處京廣、徐蘭高鐵交匯的立體樞紐。圖╱新華社 文╱記者樊曦、毛鑫、齊中熙 展開中國大陸高鐵圖,北自「白山黑水」,南至「熱帶雨林」,東臨大海,西入戈壁,一張「四縱四橫」的高鐵網已成形。目前,大陸高速動車組安全運行里程超過50多億公里。高鐵旅客列車正點率超過9成,最小追蹤間隔縮短到3分鐘。截至2016年7月,已安全發送旅客超過50億人次。 當二○○八年中國大陸首條高鐵——京津城際列車開通運營以來,沒有人會想到,「子彈頭」會怎樣改變人們的生活。 當年為了是否興建高鐵,還存在著諸多的質疑和討論聲。然而,事實顯示,事物的發展常常超出人們的預期。截至二○一六年底,大陸高鐵運營里程超過二萬二千公里,占世界高鐵運營總里程百分之六十以上,位居全球第一。大陸高鐵與其他鐵路共同構成的快速客運網已達四萬公里以上。 根據統計顯示,二○一六年,大陸國家鐵路發送旅客二十七點七億人次,其中全國動車組發送人數達到十四點四三億人次。而在動車組旅客發送量中,高鐵發送人數為十一點八億人次,高鐵已經成為人們出行的首選。大陸進入了「高鐵社會」。 快捷便利成網運行 展開中國大陸高鐵圖,北自「白山黑水」,南至「熱帶雨林」,東臨大海,西入戈壁,一張「四縱四橫」的高鐵網已成形。 目前,大陸高速動車組安全運行里程超過五十多億公里。高鐵旅客列車正點率超過九成,最小追蹤間隔縮短到三分鐘。截至二○一六年七月,大陸高速動車組列車已安全發送旅客超過五十億人次。 再延伸一下觸角,看看高鐵與其他鐵路共同構成的快速客運網。這張網已超過四萬公里以上,基本覆蓋大陸省會及五十萬以上人口城市,以北京、上海、廣州為中心,向周邊區域五小時的旅行圈已經形成。在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等城市群,相鄰城市間「同城效應」凸顯,已形成一至三小時高鐵生活圈。 「中國不僅建成了世界最大的高鐵網路,還實現了成網運行,是世界上高鐵建設運營規模最大、技術最全面、管理經驗豐富的國家。」同濟大學教授孫章說。 高速鐵路的開通極大拉近了城市間的距離,特別是在西南山區等原本交通不發達的地方,這種變化尤為明顯,記者不久前乘坐了二○一四年底開通的貴陽至廣州高鐵,此前兩地間漫長的二十一小時旅行時間變成了四小時。車上一位帶著兩個孩子的媽媽王亞莉說:「暑假帶著孩子去看在廣州打工的爸爸方便多啦。」 旅行可以說走就走 去年五月,大陸鐵路還進行了十年來最大一次調圖。高鐵列車的運營時間從早上六點至凌晨零點,使旅客出行更加便利。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城市間開行的夜間高鐵動臥列車,夜行二千多公里,實現了夕發朝至,節省了旅客白天時間,有效提升了長距離高鐵旅行的舒適度。 每天,大陸高速鐵路上開行的動車組多達四千二百多列,運送旅客四百五十多萬人次。 大運力、公交化、高密度讓許多人乘高鐵,成就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介紹一下高鐵動車組。目前,日常投入運營的高鐵動車組有八輛和十六輛兩種固定編組,在客流高峰期,為了滿足大運量的旅客運輸需求,鐵路部門會將兩列八輛編組的動車組重聯運行,以提高運輸能力。特別是中國高鐵擁有先進的調度指揮系統,實現了二百到二百五十公里和三百公里不同速度等級列車的跨線運行,自然更加方便快捷。 以貴廣高鐵為例,一趟長編組列車可以運送一千多人,最小間隔三分鐘就可以開出一趟列車。時間的縮短導致了地理位置的「縮短」,相鄰城市間「同城效應」進一步凸顯。 像京滬高鐵開通後,上海到昆山只需十八分鐘。在上海上班、昆山安家成為愈來愈多人的選擇。昆山市成了上海的「後花園」,感覺就像大上海的一個社區。 據不完全統計,依託高鐵,圍繞國家性中心城市和區域性中心城市形成的一小時高鐵城市圈有十個。其中以北京為中心形成的一小時高鐵城市圈範圍的城市有八個,上海有十四個,武漢有十個,成都有十五個,西安有九個,廣州有十個,鄭州有十個。而北京到全國絕大部分省會城市將形成八小時以內交通圈。 中國交通運輸協會常務副會長王德榮說,高鐵縮短時空距離,推動了城市化和城市群建設的進程,促進了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長株潭、成渝等城市群的快速形成。 「借助高鐵,人們的生活半徑和活動範圍明顯擴大和拓寬,生活方式和節奏逐漸發生變化。」北京交通大學教授石培華說。 智慧出行 動動指尖服務就來 根據二○一六年七月新調整後發布的《中長期鐵路網規畫》,到二○二○年,大陸鐵路網規模將達到十五萬公里,其中高速鐵路三萬公里,覆蓋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大城市。屆時大陸將建成以「八縱八橫」主通道為骨架、區域連接線銜接、城際鐵路補充的現代高速鐵路網。 屆時,中國五十萬人口以上大中城市基本都會有高鐵,在同一個城市群裡,人們最多只需兩小時的旅程,就能夠面對面促膝長談。 伴隨高鐵網路的延伸,高鐵服務品質也在不斷提升。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城市間,鐵路部門開行了夜間高鐵動臥列車,實現了夕發朝至,有效提升了長距離高鐵旅行的舒適度。按照「零距離換乘」理念,打造現代化客運樞紐和旅客中轉換乘中心,滿足了旅客便捷換乘、舒適候車的需求。 「互聯網+」的時代,「智慧鐵路」正愈來愈受到旅客的歡迎。以前,百姓買票得徹夜排隊,新一代鐵路客票系統的研發使用讓人們「動動指尖」即可購票。如今,「指尖」功能進一步拓展。七月十七日,在深圳開往桂林北站的G2904次列車上,去桂林出差的乘客劉誠殷收到了他在網上預訂的蓋飯套餐。「以前要等候叫賣的推餐車,或者穿越重重人群去遠處的車廂,餓太久。這個網路訂餐一上車坐上座位就能送到開吃,很方便,分量也足。」劉誠殷說。 廣州動車組餐飲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海薇說,高鐵網路訂餐是鐵路部門改革的措施之一,目的在於提升服務水準,滿足廣大旅客的多元化需求,讓他們在行進中不僅享受美景更享受美食,有美好的乘車體驗。開放列車餐飲市場,讓社會品牌參與其中,將使餐車飲食結構不斷豐富,餐車服務水準不斷提升。 不僅有網上訂餐,近年來,鐵路不斷推出創新服務產品,像自主驗證取票、智慧驗票進站、機器人問詢、App資訊查詢、服務預約、站車WiFi等,都極大改善了旅客出行體驗。廣東財經大學旅遊與環境學院教授張偉強表示,隨著科技的發展,更多的「新服務」將會走進人們的生活,高鐵也將會愈來愈智慧化。 新華社港台部供稿 前一篇文章 高鐵司機 開車時絕不能回頭 下一篇文章 大陸社會觀察 共享停車 解決一車難停 熱門新聞 01【何處不交朋友】可敬的朋友2025.05.05028 方法有效 對治胃食道逆流2025.05.0303【寓言故事】天宮保健官到人間2025.05.0404助緬重建 佛光山、佛光會、星洲基金會再捐物資 2025.05.0305聯合國衛塞節慶典 佛光山與會2025.05.0806【深頁凝視】《小書店大繪集》手繪匠心獨具的書空間2025.05.0407人間佛教學術工作坊 探索實踐路徑2025.05.0308【營養專欄】這些奶,你喝對了嗎?2025.05.0309尤英夫 40年公益軌跡不停歇2025.05.0310頻率對了就共鳴2025.05.05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大陸產業發展】二次元之都 愛是消費力【大陸產業發展】千年秦淮的燈彩經濟【考古的故事】陶寺的調查研究報告【大陸產業發展】千年古城 變身玻璃器皿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