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8成3飲用水 遭塑膠汙染

 |2017.09.07
1243觀看次
字級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全球每年生產近三十億噸的塑膠,卻僅有二成回收和焚化,其他的塑膠除了飄散堆在地上或海中,還會在什麼地方?科學家為非營利媒體「Orb Media」檢測全球十餘國的飲用水,結果發現,八成三的樣本中發現塑膠纖維,顯示全球數十億人的飲用水遭塑膠分子汙染。

研究人員在今年一至三月間,取得美國、英國、印度等國的飲用水,並加以分析。美國塑膠汙染率最高,高達九成四,樣本取自美國國會大廈、美國國家環境保護署總部和紐約川普大樓。英國、德國、法國等歐洲國家汙染率最低,但仍達七成二。

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弗雷多尼爾分校微型塑膠專家雪莉.梅森表示:「如果塑膠影響野生動物,那麼我們怎麼會覺得塑膠不會影響人類呢?」微型塑膠會吸收與傳播化學物質,對野生動物的研究發現,動物體內散布著微型塑膠。

愛爾蘭高威梅努斯理工學院安妮瑪麗.馬宏表示,目前還不清楚塑膠會對健康有何影響,但有兩大顧慮,分別是小型塑膠分子,以及窩藏在微型塑膠上的化學分子與病源體,「奈米級的纖維可能穿透細胞,代表也可能穿透器官,這令人擔憂。」

微型塑膠如何進入飲用水仍是個謎團,不過大氣顯然是一大原因。塑膠纖維可能隨著大氣循環流入水系統中,雨水中攜帶塑膠分子,並一路流入湖泊,也許這可解釋印尼家用井水以及黎巴嫩的天然泉水中何以出現微型塑膠。

目前標準的淨水系統無法過濾所有的微型塑膠分子。馬宏表示:「沒有一個系統可以真的百分百濾掉塑膠纖維。我們生活需要塑膠,但也是人們任意丟棄塑膠才造成破壞。」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