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文化角度 分析文言文爭議

宋磊(嘉義市/國立中正大學戰略所碩士) |2017.09.04
1845觀看次
字級

究竟文言文該保留與否?這問題不能單從減或不減如此的二分法來討論,而是應從台灣當前的文化底蘊分析,才有較為清晰的論述空間。

台灣是移民社會,無論是數百年前來到台灣的漢民族,或是一九四九年隨著國民政府撤退來台的軍民,大部分來台灣的人,皆擁有相當濃厚的中華文化,加上地理與語言相近,台灣文化,目前仍是以中華文化為主體。

經過數十年的發展,台灣除了蛻變成一個民主社會外,更成為一個多元族群組成的社會,增添台灣特色,而中華文化也成為台灣吸引外人前來拜訪的動機之一。

台灣雖然擁有豐富的文化內涵,但不能否認中華文化仍為其精髓與骨幹,舉凡各式節慶、建築樣式到人與人之間的互動,皆脫離不了中華文化的元素,該元素的來源之一,更是隱藏在文言文的精華中,從這個角度來說,廢除或降低文言文的理由與動機皆不成立。

文學作品向來是一個國家文化的根基,試想台灣如果全面降低或廢除文言文,不但是文化浩劫,年輕一代的學子也會因缺乏濃厚的人文素養降低軟性實力,台灣的文化底蘊將持續遭受侵蝕,對照當前對岸,除了大力推動中華文化的傳遞外,更大力增加文言文的比例來強化中華文化的素養,台灣不應降低或廢除既有的文化教育及素養,應大力支持文言文教育的推動。

文化向來代表著一個國家國力的象徵,在硬實力無法稱霸全球的同時,軟實力更應被持續保護,文言文雖然不是現代人慣用的語言,但透過它可以更認識中華文化的精神,透過它可以調整一個人的修養,透過它可以增進一個人的文化氣息。

台灣年輕學子的國文程度每況愈下,不也是國文教育隨意更改造成的嗎?當台灣全面調降文言文比例之際,也代表著要拋棄中華文化的底蘊,如果中華文化在台灣漸漸消失,台灣的文化主體將面臨全面崩解。

宋磊(嘉義市/國立中正大學戰略所碩士)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