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叫車服務應用軟體Grab獲中國大陸叫車業者滴滴出行和日本軟體銀行(SoftBank)注資20億美元,寫下東南亞歷來最大創投集資金額,專家認為,在大陸科技業者看好東南亞是建立第一個海外灘頭堡絕佳地點的情勢下,這項新紀錄可能很快就會被超越。圖/路透
編譯/鍾詠翔
東南亞叫車服務應用軟體Grab獲中國大陸叫車業者滴滴出行和日本軟體銀行(SoftBank)注資20億美元,寫下東南亞歷來最大創投集資金額,專家認為,在大陸科技業者看好東南亞是建立第一個海外灘頭堡絕佳地點的情勢下,這項新紀錄可能很快就會被超越。
《日經新聞》報導,美國創投研究機構CB Insights的資料顯示,2015年末以來大陸科技業者對東南亞新創公司的興趣便愈來愈高,目前投資金額至少32.7億美元。
在深耕東南亞市場的戰局中,大陸電商巨擘阿里巴巴集團一馬當先,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發豪語說,10年後要建立擁有20億人的全球客戶群。
阿里巴巴領先美國電商亞馬遜今年透過新加坡布局東南亞的計畫,6月把對東南亞最大電商平台Lazada的持股比率拉高至83%,並透過旗下螞蟻金服公司收購泰國Ascend Money、菲律賓Mynt及星國M-DAQ的股權,跨足金融科技。
騰訊也不落人後,5月時至少投資叫車服務公司Go-Jek 1億美元,此前也投資菲國教育科技公司ABC360,並跟泰國數位內容平台Ookbee合作,成立數位內容公司Ookbee U。
CB Insights資深分析師王馬修(音譯)表示,現實是大陸重量級網路公司必須向外開拓市場,如今騰訊微信占大陸整體行動使用量的比率已經逼近1/3,而阿里巴巴的電商事業也必須布局大陸網購以外的市場,才可能達到營收目標。
王馬修說,因此,在大陸網路業大咖眼中,東南亞是一個具有吸引力的市場,理由包括:行動普及率愈來愈高、人口結構年輕化、可從以現金為主跨越到行動支付,而且東南亞是海外中國人人數最多的地區。
創投業者Gobi Partners合夥人邱家睦也表示,東南亞是中國業者尋求擴張合乎邏輯的市場,一方面因為這些公司在國內市場有市占率,另一方面預付服務和小額支付的商業模式,在東南亞新興國家具有主導地位,這些新興市場的使用者通常也會選擇購買平價裝置,譬如在中國生產的裝置。
邱家睦強調,許多大陸科技業巨頭搶進東南亞市場的最終目標,是掌握沒有銀行帳戶的「數位錢包」市場,去年安侯建業(KPMG)會計師事務所的報告顯示,在東南亞6億人口中,這塊市場的比率約占73%。而他們最終的龐大報酬是成為基礎設施服務供應商,成為東南亞國家的銀行業者。
新加坡金融科技創業企業Funding Societies共同創辦人凱爾文.張(音譯)說,1、2年前他就預料中國業者在國內發展到一個臨界值後,便會開始關注鄰近市場。
凱爾文.張表示,他們一直積極前往中國介紹自己,分享他們所做的一切,希望能成為中國業者的優秀合作夥伴,對於尋求拓展海外市場以及掛牌上市的大陸科技業者而言,Funding Societies能提供一個快速切入市場的管道。去年這家公司透過A輪融資獲得750萬美元注資。
分析師表示,中國科技業者揮軍海外將是一個長期趨勢,這類交易通常以融資方式進行,為未來目標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IPO)做準備,嚴格意義上這並非真正併購案,併購規模相當小,在1億美元至2億美元左右。
本版與經濟日報〈酷科技〉周刊同步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