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數十年來一直面臨水資源短缺的問題,美國芝加哥地區未來20年也可能遭遇此問題,因為水井的地下水位持續下滑,加上5大湖區的用水受到洲際條約的限制。圖/路透、美聯社
台灣數十年來一直面臨水資源短缺的問題,美國芝加哥地區未來20年也可能遭遇此問題,因為水井的地下水位持續下滑,加上5大湖區的用水受到洲際條約的限制。圖/路透、美聯社
編譯林筠
台灣數十年來一直面臨水資源短缺的問題,美國芝加哥地區未來20年也可能遭遇此問題,因為水井的地下水位持續下滑,加上5大湖區的用水受到洲際條約的限制。
由於全球暖化,乾旱情勢惡化,讓提高節水效率的系統變得愈來愈不可或缺。台灣大學這個位於台灣台北的著名研究機構,試圖運用全球和當地科學界的力量,推動城市進入更永續的未來。
台大的「龍門計畫」(Dragon Gate Program)與位於芝加哥的阿岡國家實驗研究室(Argonne National Laboratory, ANL)以及西北大學合作,成為研發水回收再生以及水重複使用技術的開路先鋒。其中一項技術是從鹽水或廢水製造乾淨水的過濾系統,而這項計畫已經進行到第3年了。
ANL的電化學工程師林于博(Yupo Lin,音譯)帶領研究團隊一項名為樹脂薄片電去離子(Resin Wafer Electrodeionization,簡稱RW-EDI)的過濾技術,讓廢水流過兩側均有電場的一系列多孔離子交換膜,加以淨化。林于博表示,這個回收水的方法既節能而且在經濟上可行。
林于博說:「我們在台灣沒有很多天然資源。」目前這個阿岡RW-EDI的製程仍處於實驗計畫的展示階段。但團隊希望能盡快建造出能供商業使用的系統,以及大規模提升用水效率。
博士後研究員王明煌(Ming-Huang Wang,音譯)表示:「我們做這項研究是為了解決南台灣面臨的問題。我們想創造一個多功能的技術。」
王明煌與台大碳循環研究中心合作,但他現在要在ANL的能源系統部待上10個月時間,與林于博共同研發水的再利用技術,在氣候變遷使水資源短缺問題惡化時,可將這項技術運用在台灣和世界其他地區。
RW-EDI技術並未把廢水淨化到可飲用的程度,然而帶有鹹味或半純的水,仍然可以有許多用途。
在RW-EDI計畫與林于博、台大有合作關係的西北大學土木與環境工程教授佩克曼說:「我們容易認為大多數被使用過的水,就是人們要喝的水。但這是不正確的。我們的策略之一是將飲用水和工業用水分開。這項技術可以去除工業上不能使用的化合物,製造出可以被用來冷卻以及做其他用途的水。」
佩克曼:「如果水要用在工業上,就不需要把水淨化到可飲用的程度。這樣更有效率。」
由於發電廠是美國最大的用水者,以更有效的來源來冷卻水將對供水產生重大影響。很難想像芝加哥這樣座落在密西根湖旁邊的地方會面臨缺水,但各項預估指出,在未來20年內該城市的工業和經濟發展將因此受到限制。佩克曼說:「如果我們找到一種方式來重新使用這些廢水,將開闢龐大的新發展潛能。」
西北大學、台大和阿岡國家實驗研究室的合作以及龍門計畫,已為這些機構的科學家創造機會,貢獻有助於提升資源管理的科技,這不僅限於芝加哥和台北兩地,還要遍布全世界。
台大並於8月5日和6日舉辦研討會,邀請世界各地科學家探討新的國際合作機會。這個座談會聚焦在淨水科技,這是連結都市糧食、能源、水供應和綠色基礎設施的重要環節。
佩克曼說:「我們的目標是整合水能源解決方案,混合創新技術以及整合自然系統的工程系統。」這個領域裡的主導科學家互相合作可以創造別出心裁的計畫,讓城市面臨迫在眉睫的資源匱乏威脅時仍可以繼續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