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封建政治史上,紅顏大都被嫁禍成「禍水」,而且薄命;帝王后妃必為紅顏佳麗,也成了國人刻板的認知。若說有哪一位帝王的后妃是醜女,恐怕還少有人能舉出例證。但是晉武帝司馬炎和他的白癡兒子晉惠帝司馬衷,卻都有醜女為后妃。
晉武帝的醜妃是左貴嬪,是他自己選的;晉惠帝的醜后是賈南風,是晉武帝為他選的。她們都是名女人,前者以才學懿德留芳,後者以善妒亂政,引發「八王之亂」留名。
芬善綴文 名亞於思
左貴嬪是晉代文學名家左思的妹妹左芬,她的醜,與左思齊名,連唐朝宰相房玄齡所寫的《晉書》都說她「姿陋無寵」,其醜,或許只堪想像。然而問題是,醜女如何飛上枝頭當鳳凰?這點,應該說是左思的功勞。
左思就是那位寫〈三都賦〉,造成「洛陽紙貴」的才子。他的父親左雍只是地方上的小官吏,經濟狀況不佳,卻有著開明的思想,讓兒女們都受教育。在左思的調教與鼓勵之下,左芬的詩文名氣直追左思,《晉書》說:「善綴文,名亞於思。」她是我國歷史有記載的第一位女詩人,也是公認的十大女詩(詞)人之一。南朝梁人鐘榮的《詩品》中記載,名詩人鮑照曾對(劉)宋孝武帝說:「臣妹才自亞於左芬,臣才不及左思。」
晉武帝得知左芬是個女詩人,迫不及待地詔選左芬入宮;這一年,離他即帝位已七、八年,這段期間,他忙於鞏固奪來的江山,還算有些作為,也不曾詔選後宮;他先為司馬衷選了「醜而短黑」的賈南風為太子妃之後,詔選左芬入宮。
晉武帝應該萬萬想不到左芬有才無色,而且身體多病,所以對她的姿色只有短暫的興趣;這位歷史上有名的荒淫無恥皇帝,曾為了充實後宮,下令禁止官民婚嫁;後宮佳麗多達萬人,連他自己也不知道哪位後宮誰是誰,只好每天坐著羊車,磨磨蹭蹭地隨羊兒在宮裡到處遊蕩,車停到哪兒,就在哪兒入室宴寢。後宮為了得到寵幸的機會,要不就站在門口搔首弄姿,要不就在門口丟竹葉、灑鹽水,引誘羊兒停車就食,整個後宮亂成一團。
姿陋無寵 才德見禮
雖然如此,司馬炎卻能定下心來欣賞左芬的詩文才華,把她當做「待詔翰林」,經常要她寫些排遣愁緒,或詠頌奇珍的詩文。《晉書》說:「左貴嬪……姿陋無寵,以才德見禮,體羸多患,常居薄室,帝每遊華林,輒回輦過之,言及文義,詞對清華,左右侍從,莫不稱美……帝重芬詞藻,每有方物異寶,必詔為賦頌,以是屢屢獲恩賜焉。」她的詩作中,〈感離詩〉和〈啄木詩〉是傳世之作,〈啄木詩〉也是她在宮中的自處哲學:「南山有鳥,自名啄木。饑則啄木,暮則宿巢。無干於人,唯志所欲。性清者榮,性濁者辱。」
左芬雖然懷抱「無干於人」的處世原則,但在人際關係上,她並不吝於發揮才華澤及其她后妃。《晉書》裡有「帝女萬年公主薨,帝痛悼不已,詔芬為誄,其文甚麗」之語;晉武帝納楊芷為新后時,左芬在觀禮席上受詔為文讚頌,即席而作,詞句精美;楊豔皇后死時,左芬獻上一篇長誄,洋洋灑灑文長數千言,其中有句:「……唯帝與后,契闊在昔。比翼白屋,雙飛紫閣……」據說這篇長誄博得晉武帝的盈眶熱淚,卻沒有為左芬搏得與他比翼雙飛的機會;他周旋在數不清的後宮妻妾中,日漸形銷骨瘦,以五十五歲之年病逝。
愛菊之心 另類傳奇
即使晉武帝曾賜予左芬「貴嬪」的封號,但失去還能欣賞她的晉武帝,左芬人生的最後十年更加孤苦無助,只能在淒冷的陋室中,孤芳自賞,把心緒投射在無言卻動人的花草上。
左芬特愛菊花,有〈菊花頌〉一篇。清朝大儒俞曲園在《十二月花神議》中說:「〈菊花〉一頌,允宜俎豆九秋也。」因而以她為九月菊花女花神。這篇讓她受尊為神的〈菊花頌〉只有短短十六個字:「英英麗質,稟氣靈和;春茂翠葉,秋耀金華。」可謂字字珠璣,價值非凡。
根據近年出土的《左芬墓誌》所載,左芬的姓名是左棻,字蘭芫。晉惠帝永康元年薨,陪葬於晉武帝的峻陽陵西徼道內。幾乎就在左芬下葬的同月,司馬家族的梁王司馬彤、趙王司馬倫等率兵入宮,廢賈南風為庶人,不久又將之殺死。
左芬身後,其作品輯為《左九嬪集》四卷,今已散失,僅存二十餘篇。這位因貌醜而少激情故事的帝妃,世人幾不識之;然而文壇留其名,史冊記其事,荒淫皇帝敬重之,花國更尊她為九月菊花女花神,在在不都是另類傳奇?
晚明寫《花曆》的程羽文曾作奇文〈鴛鴦牒〉,將古代著名男女,依其秉性重新配對。文中有言:「左九嬪,高厚渾樸,永巷索居,宜留配簡文帝綱、元帝澤,可以麗句陶情,規言贊理。」話雖無稽,也不無為左芬之遇人不淑抱屈,同時讚頌其才德之意。
清代名儒俞曲園不忘這位女詩人的愛菊之心,知其有詠菊佳作,挺身替國人留住這位女花神;而與左芬同為臨淄人的蒲松齡,在《聊齋誌異‧黃英》裡,安排了一位說「清者自清,濁者自濁,何害?」的菊花之精黃英姑娘;她,莫非就是說「性清者榮,性濁者辱」的左芬,其菊花元神的化身?{33}